首頁 發改委 正文

云南:“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

2020-12-04 11:42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十三五 生態文明建設

摘要:“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五個歷史性突破之一。其成就可主要概括為:完善一個體系,優化一個空間,筑牢一方屏障,生態環境持續優良,綠色發展更加深入,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開啟。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劉穎報道  在云南省政府新聞辦日前召開的“回眸‘十三五’奮進彩云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周民欣指出,“十三五”時期,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五個歷史性突破之一。其成就可主要概括為:完善一個體系,優化一個空間,筑牢一方屏障,生態環境持續優良,綠色發展更加深入,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開啟。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從單一制度出臺轉向制度體系構建,完成改革事項118項,完成率為100%。生態補償、河(湖)長制、農田水利改革等一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突破性、標志性的制度相繼建立。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云南全省綜合考評和縣(市、區)委書記工作實績量化考核。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首部綜合性、統領性、倡導性、促進性的地方法規《云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于今年7月正式施行。

——國土空間不斷優化。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增加到39個。強化“一張藍圖”管控,構建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多規合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公里,占云南省國土面積的30.9%。編制完成了“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格局。

——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持續開展“森林云南”建設,全省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實現“雙增長”,2019年,全省森林面積3.59億畝,森林覆蓋率62.4%,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前列。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持續加大,頒布實施全國首個法規《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受保護率達88%。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云南省全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和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等“8個標志性戰役”。2020年,截至目前,云南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8.6%,空氣質量指標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保持Ⅲ類以上水質;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綠色”已成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能源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居全國首位。2019年,第三產業占云南省生產總值比重52.6%,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普洱市推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與GDP雙核算、雙考核,探索走出了一條為經濟綠色增長注入新活力的創新之路。

——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開啟。通過涵養生態美、創建環境美、提升城市美、塑造鄉村美、展現山水美,形成云南省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合力。以干凈、宜居、特色、智慧為重點開展“美麗縣城”建設,命名了20個“美麗縣城”,授牌了21個“云南省特色小鎮”,加大了傳統村落民居、民族特色村寨和歷史文化名街、名村、名鎮、名城保護力度;開展沿路、沿河湖、沿集鎮綠化,建設完成昆明至麗江、昆明至西雙版納、昆明主城區至長水國際機場三條美麗公路;以昆明市為試點逐步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周民欣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云南省將緊扣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中國最美麗省份的戰略定位,堅持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快最美麗省份建設,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