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綻放紅色基因風采
摘要:吉安舉全市之力打好脫貧攻堅戰,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7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年實現20.66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井岡山精準脫貧工作法”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十大案例。
“井岡紅旗”大型雕塑。吉安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李菱、記者王心武報道
江西省吉安市是革命老區,也是革命圣地井岡山所在地,這片紅土圣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戰爭歲月,還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年代,吉安紅色基因蓬勃展開,成就矚目。尤其是在奮力推動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輝煌“十三五”和奮進“十四五”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征程中,吉安紅色基因傳承更是澎湃激昂,將在革命老區立足發展新階段、貫徹發展新理念、構建發展新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征戰中,定格吉安紅色基因傳承的時代風采。
今日,吉安跨越式持續發展紅似火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吉安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奮力推動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
一是產業體系加速構建。電子信息首位產業、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先進制造、綠色食品、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量質雙升,被國務院評為全國10個“工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地方之一。
二是脫貧攻堅走在前列。吉安舉全市之力打好脫貧攻堅戰,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7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年實現20.66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井岡山精準脫貧工作法”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十大案例。
三是生態建設成效鞏固。吉安全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空氣質量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水質排名全國設區市第30名,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列江西省第一。
四是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吉安堅持以百姓用得到、用得好為導向,切實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5年累計民生支出超200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6.7%,率先在江西省實施免費基因檢測健康篩查工程。
五是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吉安市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2020年分別增長7.8%、6.9%、11.6%、11.5%。
明朝,吉安高質量發展旗更艷
“十四五”時期是吉安與全國和江西省同步邁入新發展階段、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起步期,努力在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大力傳承紅色基因上實現“四個勇創佳績”,以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加快老區振興,開足馬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首先,構建提升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強化首位產業核心優勢。搶抓京九高鐵全面開通和京九電子信息產業帶建設機遇,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點線面體網”融合發展。到2025年,吉安市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4000億元,占據萬億級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重要位置,打造全鏈條全球商用LED產業基地、全國中高端線路板生產基地、全國重要智能聲學硬件制造基地,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和革命老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示范區。二是壯大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推進“種、醫、食、養”等多業態集聚壯大,延伸壯大以醫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中藥材種植和中醫藥服務為兩翼,健康旅游、健康藥食、康養服務等業態融合的產業鏈條,建成規模優勢突出、產業布局合理、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體系,把吉安打造成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示范基地。三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等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數控機床、智能農機、汽車配件、電線電纜及發配電設備等細分產業,提升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核心競爭力。依托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唱響“井岡山”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吉安市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以有色金屬材料、碳酸鈣新材料、硅基材料、林化香料和化學新材料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地域新型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四是凸顯全域旅游品牌優勢。深入實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戰略,以“三區兩網四化”建設為主抓手,全面唱響“紅色搖籃、山水吉安”旅游品牌,把吉安建設成國內國際知名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把井岡山建設成全國紅色旅游首選地。
其次,提高改革開放層次水平。一是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堅持規劃引領、改革創新、集聚集約,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區、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引領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示范區。二是打造開放核心區。堅持區縣聯動、共建共享,聚力推進井岡山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對標自貿區建設標準,加快建設贛中地區加工制造中心、保稅物流中心、電子產品監測維修基地和跨境電商基地,全力爭創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三是暢通開放大通道。加快打造“三縱一橫”鐵路網骨架,構建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贛中區域性鐵路樞紐,加密高速公路大網絡,拓寬空中大走廊,建成贛江吉安段高等級航道,暢通“南下東進”“北上西聯”的開放通道。拓展口岸功能,完善吉安陸地港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吉安至廈門、吉安至深圳鹽田港鐵海聯運,加快發展集裝箱業務。爭取井岡山機場航空口岸開放,擴大航線覆蓋面,加密航線運營。
其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發展。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聚焦脫貧縣、脫貧村、農村低收入人口,落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5年過渡期政策,嚴格執行“四個不摘”要求,保持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總體穩定,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地區幫扶機制,健全完善動態監測、保險保障和“遇困即扶”工作機制,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有序推進井岡蜜柚“六大富民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形成富民產業集聚區。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井岡山國家農業科技園為龍頭,創新完善園區組織管理、利益聯結、要素投入保障、人才振興等機制,提升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做強做優中心鎮。發揮中心鎮在鄉村振興中的龍頭帶動作用,突出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提高中心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承載能力,打造一批農副產品和工業品加工強鎮,把中心鎮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核心樣板。四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按照“清凈整潔、精細秀美”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由集中整治向品質建設邁進,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統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標,統籌實施“四好農村路”、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農村“廁所革命”、全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大工程,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其四,大力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一是深入挖掘井岡山精神蘊含的核心價值和時代精神。加快推動井岡山精神時代化、具體化、標志化,持續推進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走在前列。時時處處用井岡山精神激勵斗志、引領行動、檢驗成效,教育引導井岡兒女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統籌推進井岡山片區、原中央蘇區片區、湘贛片區革命文物整體規劃、連片保護、整體展示,積極創建井岡山革命文化生態保護區,高標準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吉安段建設。實施弘揚井岡山精神示范帶動行動,培育打造一批新時代弘揚井岡山精神的文化標識、人物標志、事例典范。將井岡山打造成為全國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和全國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三是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5周年,開展系列重大紀念活動。持續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廣泛開展“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常態化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廣泛開展誦讀紅色家書和宣介紅色經典故事活動,把吉安打造成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地方。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