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造洋浦區域集裝箱樞紐港 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摘要: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的“虹吸”效應讓高端港航產業迅速向洋浦集聚,港航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水路運輸、船舶服務、海員服務等傳統業態穩步增長,保稅油加注、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電商、船舶融資租賃等新業態紛紛出現。其中,不乏中遠海運集團和招商局集團等航運巨頭落地洋浦,還有大連海事大學、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等國內行業頂尖科研院所在洋浦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
自2019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印發以來,洋浦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各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和完工,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港航指標顯著提升,航運要素初步聚集,港口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區域國際航運樞紐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逐步增強,具有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洋浦國際航運樞紐重要節點功能開始顯現。
一、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集疏運體系
(一)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洋浦已建成港口碼頭泊位47個,通過能力達1.1億噸,碼頭種類齊全。洋浦港小鏟灘起步工程能力提升項目已完工,洋浦港集裝箱吞吐能力從160萬標箱提升至220萬標箱?,F正在開展洋浦港區航道改擴建工程和洋浦港小鏟灘碼頭擴建工程前期工作,以此提升洋浦港集裝碼頭和航道等級能力。預計到2025年,洋浦港集裝箱通過能力將達到650萬標箱,具備完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要求洋浦港集裝箱吞吐量2025年達到500萬標箱的硬件條件。屆時,洋浦港的港口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將成為海南自貿港標桿。
(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
2020年10月洋浦對外出口路S308“白改黑”工程完工,2021年6月洋浦疏港大道二期工程完工,大大緩解了洋浦貨物出港的運輸壓力。洋浦疏港高速公路和洋浦支線鐵路工程已相繼開展前期工作,項目建成后,能夠有效聯動既有西環普速鐵路和待建的儋州機場。預計到2025年底,洋浦將形成水運、公路、鐵路、航空等綜合立體交通網,真正成為國際國內雙循環交換節點。
二、航運政策紛紛落地,港航產業快速發展
(一)制度創新方面
洋浦以“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制度為核心,創設了高效便捷的船舶登記制度,在短短不到一年間,實現了28艘國際船舶的入籍,單船登記載重噸位從6萬噸提升到30萬噸,運力達475萬噸,占同期國內登記國際航行船舶總載重噸32%。
(二)稅收優惠方面
企業符合條件的新建造國際運輸船舶在洋浦登記能享受到約13%的增值稅退還,符合條件的進口船舶還能享受到約23%的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免征,大幅降低企業購船成本,吸引了部分中資外籍船舶回歸。截止目前,已有6艘境內建造國際運輸船舶享受了2.84億元出口退稅,7艘進口船共免征稅款1.11億元。
(三)運輸便利化方面
在洋浦從事內外貿同船運輸的境內船舶可以加注不含稅油,讓企業綜合運輸成本下降10%以上。截至目前,內外貿同船運輸境內船舶加注保稅油共加注12單,累計加注保稅油6123.14噸,貨值283.33萬美元,共為企業節省稅款約1104.68萬元人民幣。同時,從國內沿海15個港口啟運的出口貨物可以在啟運地退稅政策也已落地實施,出口企業可以提前3-20天拿到退稅款。
三、港航指標顯著增長,航運要素持續集聚
(一)港口吞吐量顯著增長
2020年,洋浦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664.4萬噸,同比增長12.95%;集裝箱吞吐量101.9萬標箱,同比增長44%,增速排名全國百萬標箱以上海港中第一。
(二)航線布局日趨完善
截止目前,洋浦共累計開通內外貿航線35條,并于2020年9月23日開通了首條海南自貿港洲際越洋航線,標志著洋浦集裝箱運輸由“近洋”邁入“遠洋”。
(三)航運要素持續集聚
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的“虹吸”效應讓高端港航產業迅速向洋浦集聚,港航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水路運輸、船舶服務、海員服務等傳統業態穩步增長,保稅油加注、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電商、船舶融資租賃等新業態紛紛出現。其中,不乏中遠海運集團和招商局集團等航運巨頭落地洋浦,還有大連海事大學、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等國內行業頂尖科研院所在洋浦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
“十四五”期,洋浦將搶抓國家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戰略機遇,按照《“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抓好落實。一是加快洋浦國際航運樞紐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落實更加開放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推進國際航運交易所建設;三是吸引航運總部經濟,研究出臺更加優惠的海運配套財稅和激勵政策;四是創新政府服務方式,大力發展海運配套服務體系;五是加快引進國際航運資源,大力發展海南自貿港海運服務業;六是推動綠色港口和綠色航運發展;七是加快智慧港航建設;八是加強洋浦港與泛北部灣合作。(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責任編輯:呂婭丹
(原標題:系列解讀文章之——打造洋浦區域集裝箱樞紐港 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