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突出民生優先 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行為

2021-09-09 10:13 國家發改委官微
校外培訓 收費行為

摘要:校外培訓收費監管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以前校外培訓機構在面對行政監管時往往“打擦邊球”,認為“一陣風”過去后就會重回老路,從而采取比較消極的方式來應對,造成邊治邊改、邊改邊治的負面印象。

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發展迅速,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因為收費高、上漲快、標準不合理,以及背后的資本過度涌入和機構無序擴張,導致學生家長經濟負擔加重和社會焦慮感加劇。收費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牛鼻子”。為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適時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牽好“牛鼻子”,實現校外培訓興利除弊,切實發揮好有益補充作用,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回歸公益屬性,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意義重大

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本質上具有教育公益屬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更好提升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知識技能擺在首位。當前,大部分校外培訓機構遠離公益屬性,直接將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視為純粹市場行為,不僅追求盈利回報,而且追求高額利潤,從而使校外培訓偏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尤其是近年來資本力量的大量進入和無序擴張,更是將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帶入了歧途,形成了愈演愈烈、不得不規范監管的惡性循環。

校外培訓機構追逐高額利潤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不合理收費,導致學生家長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越來越重?!锻ㄖ芬约訌娛召M監管為著力點,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非營利性,旨在讓校外培訓回歸公益屬性。通過規范收費行為、加強收費監管,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從更大的校外培訓市場中剝離出來 ,把握好公益屬性和市場機制的最佳結合點,打消校外培訓機構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來營利的不良動機,并切斷相應的利益鏈條。

二、堅持目標導向,讓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更加合理可負擔

校外培訓屬于校外機構提供的額外服務,適當收費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總體上必須處于合理可負擔的范圍。近年來,與校外培訓業務瘋漲相伴隨的是,單位培訓項目的收費標準越來越高,直接導致校外培訓費用占家庭年度總支出的比重不斷攀升,高額培訓費用給家庭生活帶來實質性影響。特別是一些收入偏低或經濟困難的家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即使是省吃儉用、壓縮其他家庭必要支出,也要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科類校外培訓,從而無形中極大增加了生活壓力。

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造成負擔重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市場監管,使得各類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通知》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并將其納入地方定價目錄,由政府部門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而且上浮有要求、下浮無限制,這表明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已經上升到重要民生服務的高度,向社會傳遞出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必須納入行政監管范疇的重要信號??梢钥隙ǖ氖?,各地政府制定出臺的基準收費標準將會更加合理,也在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范圍之內,從而使校外培訓更好地惠及民生。

三、堅持問題導向,徹底整治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亂象

近年來,隨著各類機構的大量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收費亂象日益增多,包括收費標準過高、調整隨意性大、信息不公開、收費行為不規范等,引發了家長的強烈不滿和無奈情緒。特別是資本力量介入后,對收費項目、收費范圍、基準標準、收費模式等進行隨意調整,同時利用話語權強勢將所增加的成本和費用轉嫁給家長,引發了比較嚴重的社會焦慮。

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亂象的根子在于校外培訓機構的過度逐利和急功近利,冀望于短期內收回成本和獲取暴利?!锻ㄖ丰槍κ召M亂象種種表現,采取比較精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以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來約束收費標準過高,以健全調整機制來規范調整隨意性大,以收費信息公開來治理信息不透明,以全方位監管來解決收費行為不規范,將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關進籠子里”,將各種收費亂象一網打盡。當校外培訓機構認清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公益屬性并回歸正常發展軌道后,各種收費亂象就會得到徹底清除。

四、突出系統思維,打好加強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組合拳

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周期全方位推進,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過去一段時期內,校外培訓機構采取種種措施來規避行政監管,如舉辦素養班來應對不能超前超綱教學的規定,分拆費用來規避一次性收費不能過長的要求,聘用名校畢業生來解決教師資源不足問題,導致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各種問題總是死灰復燃、難以根治。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甚至通過捕風捉影、話題炒作等形式來制造矛盾、帶節奏,使得相關部門的行政監管面臨重重阻力。

學科類校外培訓監管難的根源在于主要政策措施相對分散獨立,沒有形成合力,漏出可乘之機和可鉆之空?!锻ㄖ肪劢故召M監管這一核心問題,從政府指導價統籌管理到基準收費標準的制定與調整,到強化收費信息公開,再到收費行為監管,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實行全過程無縫監管,既充分考慮到培訓機構人員薪酬、培訓場地租金、宣傳費、研發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以及其他費用等培訓成本的合理成分,也對標準不清晰、信息不透明、宣傳不真實等違法違規現象筑起了“防火墻”。同時,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樹立基本“標桿”,起到間接引導規范作用,以系統性構建組合拳的形式來打好培訓亂收費的“殲滅戰”。

五、強化貫徹落實,實現校外培訓收費監管見實效可持續

校外培訓收費監管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以前校外培訓機構在面對行政監管時往往“打擦邊球”,認為“一陣風”過去后就會重回老路,從而采取比較消極的方式來應對,造成邊治邊改、邊改邊治的負面印象。近年來,大量資本進入校外培訓領域后,通過新技術、新模式來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惡性增長、無序擴張,同時通過關聯交易等手段將收取費用轉移出去,部分培訓機構出現資不抵債甚至“跑路”現象。

校外培訓收費監管政策重在執行,關鍵是要見實效可持續,形成推動校外培訓健康發展的積極力量。《通知》明確提出以行政監管為主、社會多方參與的多元化監管,以收費標準為主、兼顧收費行為的內容監管,以事前公示、事中監督、事后評估相結合的全流程監管。同時壓實責任,要求各地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并做好政策銜接,加強預期引導和宣傳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確保政策平穩落地。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是落實“雙減”工作的有力抓手,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貫徹落實,校外培訓負擔將會得到較大緩解,社會公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也會得到大幅提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 邢偉)

責任編輯:呂婭丹

(原標題:突出民生優先 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行為)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