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以工代賑 激活經濟內生動力
摘要:《工作方案》強調提高勞動報酬發放比例,體現了勞動創造財富、激發困難群體內生動力的政策初衷,彰顯了擴大按勞分配比重的改革方向。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豆ぷ鞣桨浮吠ㄟ^在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引入“以工代賑”方式,鼓勵各地組織困難群體參與工程建設,從而促進返鄉農民工、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實現就業增收。
一、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下,大力實施以工代賑,是保障改善民生、穩定經濟大省的政策實招。
從保障民生角度,重點工程項目以工代賑蘊含了鼓勵勞動增收的政策導向。根據民政部相關統計,分別有1/5和1/4的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具有勞動能力,日常從事靈活就業、外出務工。在世紀疫情影響下,一些剛剛依靠各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政策實現脫貧的群眾仍然存在收入下降的風險。同時,建筑、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面臨較大壓力,出現了進城務工人員返鄉待業現象。通過在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廣泛吸納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以就業保增收,是對有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群體紓困幫扶的重要舉措。同時,《工作方案》強調提高勞動報酬發放比例,體現了勞動創造財富、激發困難群體內生動力的政策初衷,彰顯了擴大按勞分配比重的改革方向。
從穩經濟大盤角度,重點工程項目以工代賑凸顯了以投資促消費的傳導效應。實施重點工程項目以工代賑,就是要通過特殊政策保障一些暫時面臨困難的群眾有就業、有錢花。在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今年受疫情影響,接觸性服務業下滑明顯,消費重振尚需時日。因此,在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的背景下,我國年初就明確了適度超前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方向。《工作方案》既要求落實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應用盡用、能用盡用”以工代賑,彰顯以投資換就業、以就業促增收的政策初衷;又要求在未來謀劃新的重大建設項目時優先考慮以工代賑,充分發揮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對就業帶動的乘數效應。由此一來,通過投資穩經濟大盤、擴就業崗位、提收入預期、興消費信心的經濟傳導作用可以充分彰顯。
二、選準方向、精準施策,《工作方案》通過重點工作任務明確了實施以工代賑的政策著力點
第一,堅持項目選取的長短期相結合。《工作方案》要求,實施以工代賑的重點工程項目既要符合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專項規劃目標要求,又要符合勞動密集型、人工作業的用工特點,除了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重大建設項目外,在未來謀劃重點工程項目時也充分考慮既能吸納就業崗位,同時滿足中長期發展需求的重大建設項目。
第二,堅持多主體調度銜接相結合。《工作方案》提出中央統籌、省部協同、市縣落實,最大限度實現央地和部門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勞務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的作用,將項目、崗位與用工的匹配工作做實做細。同時,強調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對崗位用工的培訓作用,確保崗位與用工匹配、施工質量與項目要求匹配。
第三,堅持財政金融多元投入相結合。《工作方案》提出了以工代賑資金投入的多元解決方案,既要充分運用以工代賑中央預算內投資、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專項資金,也要廣泛調動金融機構對投資項目的融資支持以及社會力量的公益性投入。在政府財政投入的示范引導下,利用金融和社會投資的市場化綜合解決方案,是放大投資乘數效應、實現投資回報社會的有效途徑。
第四,堅持實施效果的監管與激勵相結合。《工作方案》明確了增加勞務報酬為主要目標,勞務報酬占中央資金比例實現了提高。為確保實施效果符合政策預期、切實推進就業增收,《工作方案》將務工組織、勞務報酬發放、勞動培訓等多項工作綜合成效納入全鏈條監管范疇,同時加大優秀經驗做法推廣力度并擇優實現投資傾斜,充分體現出規范與激勵相結合,綜合施策、統籌推進的政策基調。
總體而言,《工作方案》推行的以工代賑模式是能夠短期發揮政策效力、長期實現政策傳導的系統性政策工具。下一步需要加大政策宣講解讀力度,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盡快推動“好政策”與“需要政策的主體”實現有效對接,努力發揮以工代賑政策擴就業、保民生、促經濟、穩預期的政策作用。(作者:李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發改英才;盛思鑫,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大力實施以工代賑 激活經濟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