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投資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 投資量質齊升關鍵作用彰顯

2023-01-20 11:11 中國發展網
擴大內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要:從投資規???,實現了穩定增長。2022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7.2萬億元,增長5.1%,增速較2021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22年,我國經濟面臨超預期沖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面臨較大挑戰。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出口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用好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部署出臺投資系列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投資主管部門,會同各有關部門、各地方積極做好擴大有效投資各項工作,推動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創新、加力、協調、激活,投資政策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2022年二季度以來,受國內疫情多發散發和國際環境更趨嚴峻復雜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保持投資平穩增長的難度顯著增加。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沉著應對,在既定政策基礎上深入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其接續政策,在投資領域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定經濟大盤的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統籌協調,會同各有關部門、各地方聚焦重點領域和“十四五”重大工程,扎實推動投資政策落實,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投資工作做到了宏觀和微觀相銜接,財稅、金融和投資政策相結合,實體經濟和金融服務相匹配,儲蓄和投資相貫通,發展和安全相統籌,體現出一系列突出亮點。

——創新投資政策工具。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銀行存款增加和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并存。國家在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等傳統投資政策工具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創新舉措促進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措資金,用于補充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資本金,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篩選形成備選項目清單,政策性銀行按市場化原則選取項目投放資金并加強配套融資支持。兩批金融工具共投放7399億元,支持了超過2700個重大項目,一大批長期想干而沒有干的項目順利啟動實施。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截至2022年底,21家全國性銀行共發放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貸款1214億元,既加快了教育衛生、文旅體育等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又帶動了制造業市場需求,對擴大有效投資具有多重促進作用。

——加大政策實施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分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項目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對投資增長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6400億元,較上年增加300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集中力量辦國家層面大事難事急事的原則,科學合理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下達投資計劃并督促加快項目開工建設,項目開工率達近5年最高水平。2022年專項債券年初安排3.65萬億元,與2021年持平,其中用于項目建設的規模為3.45萬億元。在上半年基本完成發行任務基礎上,國家決定適當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行業,盤活2019年以來結存的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同時督促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2022年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達4.04萬億元,截至年底項目開工率超過96%,資金實際使用規模較上年大幅增加。

——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投資工作鏈條長、涉及方面多,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協調配合不夠的問題,制約了重大項目推進效率。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19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地方也比照建立了本地區協調機制。相關成員單位聯合辦公,連續高效運轉,加快辦理項目篩選推薦、要素條件保障、資金簽約投放、項目監督管理等工作。特別是加強部門間銜接配合和央地聯動,出臺針對性政策、開辟綠色通道、探索實施承諾制,大大提高了資金投放和項目用地、環評等手續辦理效率,切實做到了“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的督導服務,壓實項目推進責任,協調解決困難問題,跑出了協調機制“加速度”。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個項目于11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等也高效推進。

——激發社會投資活力。調動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積極性,對保持投資穩定增長至關重要。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從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民間投資融資支持等方面提出了21條具體措施,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也是社會資本十分活躍的領域。國家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大力支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積極盤活數量龐大的存量資產,對于拓寬投資資金來源具有積極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有關方面通過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積極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二、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在各有關部門、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投資系列政策持續發力顯效。2022年全年,在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疫情對許多地方項目建設造成顯著影響的情況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成績實屬不易。同時,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支撐作用顯著,高新技術、社會民生等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發生了許多積極變化,更加體現了高質量發展要求。

——從投資規???,實現了穩定增長。2022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7.2萬億元,增長5.1%,增速較2021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在全部投資中占比超過20%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的情況下實現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投資均實現增長,分別增長0.2%、10.3%、3%。

——從行業結構看,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增勢較好?;A設施投資增長9.4%,增速連續8個月回升。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6%,水利建設規模與力度前所未有;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0.1%,扭轉了過去兩年的負增長局面;在疫情巨大沖擊下,道路、鐵路運輸業投資仍分別實現3.7%、1.8%的增長。制造業投資增長9.1%,對全部投資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2.6%、18.8%,投資活力強勁;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2.2%,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8.8%。此外,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0.9%,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7.3%、5.4%。

——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長較快。中部地區投資增長8.9%,西部地區投資增長4.7%,增速均快于東部地區。17個投資增速快于全國的省份中,有13個在中西部地區,湖北、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區投資增速在10%以上,體現了中西部地區巨大的發展潛力。東部經濟大省中,浙江、山東投資增速分別為9.1%、6.1%,對全國投資增長起到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從民間投資看,在嚴峻復雜形勢下仍保持增長。民間投資增長0.9%,增速比全部投資低4.2個百分點,但要看到,這是在民間投資中占比較大的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深度調整的情況下實現的。在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引導支持下,民間投資在很多領域保持旺盛活力。第二產業民間投資增長15.5%,其中采礦業、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分別增長21.4%、15.6%;第三產業中的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較快,其中水利管理業民間投資增長25.9%;社會領域,衛生和社會工作民間投資增長10.7%。

——從投資動力和后勁看,大項目帶動和新開工項目支撐作用較強。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12.3%,拉動全部投資增長6.2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20.2%,增速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完成審批(核準、備案)手續的擬建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4.7%。一大批重大項目接續滾動推進,不僅拉動了當前投資,也為下一階段投資增長積蓄了力量。

三、擴內需、補短板、惠民生、增動能,投資關鍵作用更好發揮

我國現階段儲蓄率仍然較高,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又給擴大有效投資提供了巨大空間。2022年,一系列務實有力而又精準有效的投資政策陸續落地,實現了拉動經濟增長和優化供給結構的雙重效應,在擴內需、補短板、惠民生、增動能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更好地發揮了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擴內需,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從直接效應看,一大批投資項目加快實施,有效利用了我國的儲蓄資源,避免了資金閑置,有力彌補了社會需求的不足。2022年,資本形成總額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0.1%,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從間接效應看,投資的增長使得建筑、原材料、機電設備等相關行業有了支撐,同時國家積極鼓勵重大工程中具備條件的建設任務和用工環節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有利于帶動就業、促進消費,形成了擴大內需的“乘數效應”,對穩定經濟大盤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補短板,改善基礎設施水平。2022年,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鄭渝高鐵、新成昆鐵路等全線通車,引江濟淮工程順利實現試通水試通航,全國5G基站數量超過200萬個……我國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更加強大。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等能源項目開工建設,雄安新區至商丘高鐵等交通主骨架項目落地實施,南水北調引江補漢等戰略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東數西算”等新基建工程全面啟動……我國朝著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目標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惠民生,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疫情沖擊下,筑牢健康屏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2022年,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持續發力,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穩步推進,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階段,都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年,北京冬奧會帶動冰上運動、冰雪旅游等成為投資熱點,“三億人上冰雪”的成果進一步鞏固擴大。教育、文化、養老、托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投資建設不斷加強,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動能,厚植經濟發展潛力。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量質齊升,C919大飛機開啟首班驗證飛行,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取得新的進展,產業發展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各地區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科學中心等建設有力推進,為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投資工作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聚焦用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能。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黨中央明確要求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下大力氣做好擴大有效投資各項工作。加強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依法合規加強項目資金保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努力在擴大國內需求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供稿)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