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牌與城市共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摘要:“上海制造”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創新,在集成電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布局約200個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創建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刻蝕機、光刻機等產品接近國際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郭丁源 鮑筱蘭
品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升級的方向,是企業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上海堅決貫徹落實和服務國家戰略,在推動品牌發展中打響了“四大品牌”,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響“四大品牌”是上海市落實國家戰略、著眼未來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經過全社會共同努力,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一些具有復制推廣價值的經驗和成果。
圍繞“五型經濟”和“城市數字化轉型”
本屆中國品牌日活動上海展區的主題為“美好‘申’活”,寓意為“品牌與城市共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活動將圍繞“五型經濟”和“城市數字化轉型”,聚焦“老字號品牌、重點品牌、新生品牌”,線下遴選28家品牌企業,線上遴選67家品牌企業參展,分為“老牌新品致敬百年”和“數智城市品牌共生”兩大部分進行展示。上海云上展館與線下館呼應,將線下館的內容和場景,在線上進行呈現,打造線上主題形象館。
一是在企業遴選上,彰顯品牌實力活力魅力。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中國品牌日上海展館的內容將重點聚焦“5+1”展開:“5”就是上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的“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五型經濟,“1”就是“城市數字化轉型”。同時,在品牌遴選上兼顧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既有光明集團、豫園商城、百聯集團等一批國潮老字號品牌,還有上汽集團、上海電氣等一批彰顯中國力量的重點品牌,更有拼多多、小紅書、喜馬拉雅等一批體現新經濟新動能的新銳品牌。
二是在展覽布局上,體現品牌傳承延續創新。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紅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血脈,也淬煉了上海品牌獨特的氣質和內涵。本次上海館設置了“老牌新品致敬百年”板塊,通過老字號的傳承創新展示,以及上百件紅色文創產品的集中呈現,讓老品牌講出新故事。另一方面,上海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各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上海這塊熱土上活力迸發。上海館設置了“數智城市品牌共生”板塊,聚焦新品牌、新經濟、新消費和城市數字化轉型,體現上海品牌的“高端、數字、融合、集群”特質。
三是在展陳方式上,實現品牌線上線下融合立體呈現。今年的線下上海館,精心打造了數字消費、體驗消費、健康消費等一系列新消費場景和主題演播室,通過沉浸式體驗方式,集中展示近年來上海在打響“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上海服務”四大品牌中涌現出的知名企業和產品。此外,“數字+經濟”“數字+生活”“數字+治理”等城市數字化場景,都將在上海展區有所展現。云上上海館打造線上主題形象館,將通過音視頻平臺發起熱點話題、論壇直播和品牌帶貨等,以多種“云”傳播形式,助力上海品牌企業推廣,促進品牌產品線上消費,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品牌日”。
本次上海展區的創新型企業帶來的各種黑科技,以其自主研發能力和國際領先水平,讓大眾對未來充滿想象和信心:
復瞰科技十億級像素云相機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以“單像頭二十五平方公里,三倍以上人眼像素”——讓我國第一次在這一世界必爭的科技領域,以更高的維度俯瞰世界。
2019年就在MR領域實現了全球出貨量第一的影創科技此次帶來了全球第一臺同時具有移動設備頂級算力和業內最輕重量的MR一體機產品——MR智能眼鏡即墨(JIMO)。
微創醫療帶來了全球第一款通過微創傷治療能同時實現腔內修復主動脈和重建弓部分支動脈的覆膜支架,和全球首款靶向藥物洗脫支架系統。
據了解,在全球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微創的產品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質或用于幫助其催生新的生命。傲意科技的Ohand智能仿生手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能準確地識別每個人的肌電神經信號,讓每根手指都能單獨做出不同的動作,打破歐美品牌對高端仿生手在定價權和仿生技術方面的壟斷。
為中國品牌日貢獻上海力量
據該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國家把每年5月10日設為“中國品牌日”以來,中國品牌日活動已經連續第四年在上海舉辦,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上海的信任以及對上海品牌建設工作的認可。上海作為聯合主辦方,積極做好疫情常態下中國品牌日活動的籌備和策展工作,雖然任務艱巨但使命光榮。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目前,疫情防控、安保通訊、后勤保障、接待服務等各方面工作有條不紊推進,各相關部門聞令而動、協同推進、精益求精。
一是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根據要求,上海市發展改革委與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等部門持續保持對接,始終關注疫情最新情況,動態做好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重點針對參展人員健康信息核驗、展覽場所防疫消殺、展覽活動人員管控、防疫物資配備、現場應急醫療、人員隔離,應急處置等方面細化落實疫情防控舉措,并形成《第二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現場防疫實施細則》,建立疫情防控、疫情監測、信息報送和現場處置機制,確保風險可控。
二是積極做好新聞宣傳推進工作。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已經會同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政府新聞辦等部門召開中國品牌日宣傳推進工作會并形成宣傳推進工作方案,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后第一時間召開上海新聞發布會。通過官網官微發布、新聞通氣會、媒體記者報道、新媒體平臺推廣、公益廣告渲染等形式,在預熱期、活動期、深化期各階段挖掘爆點、亮點、新聞點,持續做好品牌日的新聞宣傳工作。同時,積極用好機場、火車站、地鐵、上海展覽中心周邊道旗、公交車站燈箱、商場墻面廣告等公共宣傳陣地,大力營造品牌發展良好氛圍。
三是統籌做好后勤保障、接待等工作。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上海已經按照要求細化形成了《2021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海市工作分工方案》,包括資金保障、接待服務、安保通訊、志愿者招募等多方面內容。在安保證件管理、網絡電力交通保障、食品安全、觀眾組織等方面,上海各部門已經形成聯動機制,持續保持密切對接,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時間節點,不斷深化推進各項籌備工作。此外,關于七部委、37個省區市及19家央企相關與會領導的接待方案,上海相關部門也已多次研究細化。特別是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大背景下,緊繃防疫這根弦,各項工作做到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嚴之又嚴,確保萬無一失。
凝聚形成全社會強大共識合力
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特質,打響品牌就是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和獨特優勢,著力強功能、鍛長板,破瓶頸、補短板,找準打響品牌的具體路徑和突破口。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打響“四大品牌”取得較好成效,在于牢牢把握住五大關鍵環節,即強創新、促開放、育主體、優環境、聚人才。
三年來,經過全社會共同努力,上海“四大品牌”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彰顯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標桿引領效應顯著擴大,形成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名企、名園、名會、名賽品牌,“四大品牌”成為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創新是打響四大品牌的第一動力。比如,“上海制造”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創新,在集成電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布局約200個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創建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刻蝕機、光刻機等產品接近國際水平。
開放是上海最大優勢。比如,“上海服務”著力推動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發布《上海市關于進一步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發展的實施意見》,抓好服務業改革開放首創性政策落地實施,《上海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提出加快簡政放權、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強化知識產權及數據保護等11條措施。
打響“四大品牌”政府必須充分發揮作用,但關鍵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落腳到市場主體上。比如,“四大品牌”齊發力在線新經濟,加快發展經濟新形態、培育產業新動能,出臺《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圍繞在線服務、在線文娛、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領域,涌現出一批以閱文集團、拼多多、優刻得、攜程、微創醫療、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等為代表的有影響力優秀品牌企業。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用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打造一流的“四大品牌”。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目標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1.0版、2.0版、3.0版,發布《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18年以來上海辦事環節平均壓縮41%,辦事時間平均壓縮59%,助力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78位提升到31位。
品牌建設,人才為先。上海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四大品牌”的人才需求,上海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教育、醫療、制造等各領域,匯聚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大家”和高端人才。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