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浦東新區開創“一核、五中心、多領域”的AI產業新格局

2021-07-12 11:40 中國發展網
浦東新區 人工智能

摘要:在短短兩年時間,浦東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350家增加到 600 家以上,相關產業規模達 910 多億元,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浦東人工智能產業正呈現集聚和引領發展態勢,并成為引領全球數字化轉型的風向標,以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變革的效應逐步顯現。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人工智能是上海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也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7月9日,浦東新區召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推進會暨浦東新區人工智能賦能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布會。會上發布的《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地圖》,展現了"一核、五中心、多領域"的立體化發展新格局。

作為我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浦東已先后舉辦2019年、2020年兩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借助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平臺集聚資源,浦東強化創新引領優勢,產業招商需求梳理和企業資源對接不斷加強。

在短短兩年時間,浦東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350家增加到 600 家以上,相關產業規模達 910 多億元,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浦東人工智能產業正呈現集聚和引領發展態勢,并成為引領全球數字化轉型的風向標,以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變革的效應逐步顯現。

會上,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發布了《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地圖》,展現了浦東"一核、五中心、多領域"的"1+5+N"立體化新格局。

其中,"一核"指張江科學城人工智能核心區;“五中心”指金橋、保稅區、世博、陸家嘴和臨港新片區等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集聚中心;“多領域”指在制造、交通、金融、醫療、娛樂、教育、商業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應用示范,實現場景驅動人工智能產業能級躍升。

吳強進一步表示,浦東新區力爭到 2023 年,建成 100 個有影響力的典型應用場景,推出 100 個領先的創新型技術和產品,超過 1000家人工智能企業高度集聚,實現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 2000 億元,成為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自主創新策源地、應用賦能先行地、全產業鏈集聚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院長張雪麗揭曉了浦東十大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名單,涵蓋芯片、機器人、金融、醫療、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華山二號A1000 Pro 芯片”“ASR 7205”“ArmMotus EMU三維上肢康復機器人”“百度超級鏈”等產品榜上有名。

針對人工智能產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核心基礎技術薄弱、與實體經濟融合不夠深入等問題,浦東新區將聚焦"卡脖子"領域開展“揭榜掛帥”,重點圍繞制造數字化轉型、智慧醫療場景、智能水域應用、無人駕駛應用、行業標準規范等五大賽道,打造新技術的比武臺和新模式的試驗場。

“揭榜掛帥”機制將以人工智能場景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全面提升浦東新區人工智能應用能力,支撐經濟發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領域的數字化應用。目前,已有一批人工智能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會上,上海市服務型制造示范區正式揭牌,浦東將積極利用新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加快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上海制造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浦東新區已成為人工智能產業項目落地孵化的優質土壤。在發布會現場,微創醫療機器人全球總部、應脈手術機器人等 25 個人工智能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涵蓋創新基礎、智能芯片、智能應用、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為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鏈填補關鍵環節,助力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今年,浦東將繼續以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為抓手,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優勢、產業集聚優勢,為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提供強勁引擎。

一方面,圍繞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在制造、醫療、無人駕駛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揭榜掛帥"中國賽道"機制,在金融、零售、娛樂及教育領域,以人工智能場景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全面提升新區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堅實支撐經濟發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另一方面,聚焦特色園區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賦能經濟數字化轉型。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工信部科技司高技術處處長徐鵬等出席會議。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