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全國首個智慧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在山東投運

2021-10-27 14:07 中國發展網 許紅波、馬向陽、蔣宏陽、記者尹明波
智慧核能 山東

摘要:“核能是清潔、低碳、高效能源,相較于水電、光伏、風電,具有穩定性好、無間歇性、受自然條件約束少等優勢,是能源結構‘降壓減負’的重要板塊,是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許紅波、馬向陽、蔣宏陽、記者尹明波報道  日前,全國首個智慧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國和一號+”一期工程在山東榮成正式投運。該項目立足核能發電,成功打造集光伏發電、海上風電、核能制氫、核能供熱、海水淡化、儲能等于一體的“零碳·智慧·綜合”能源新模式,作為典型案例已入選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的《核能——打造零排放世界》報告。

“國和一號+”智慧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規劃圖。供圖:山東省能源局

“核能是清潔、低碳、高效能源,相較于水電、光伏、風電,具有穩定性好、無間歇性、受自然條件約束少等優勢,是能源結構‘降壓減負’的重要板塊,是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山東省能源局發展規劃處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山東在加速推進核電建設的同時,持續放大“核電+”效應,取得核能發電“零突破”、國內首個核能供熱項目投入商用、世界首創“水熱同傳”實踐項目落地、世界首個“水熱同產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投運、“國和一號+”智慧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一期工程投運等系列改革創新突破,核能綜合利用獨占鰲頭。

“國和一號+”智慧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于2021年4月13日開工建設,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利用核電廠址空地、海域、樓宇屋頂等資源,科學布局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海上風電等項目,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立體化開發。同時,結合廠址區域淡水資源緊缺實際,分期建設核能海水淡化工程,一期規劃建設日產1萬噸海淡水項目,作為榮成戰略備用水源;遠期將擴容至日產10萬噸,滿足周邊居民供水。結合居民冬季清潔取暖需求,規劃建設核能供熱工程,實現榮成450萬平方米清潔供熱,助力山東“零碳”供暖產業發展。面向未來氫能產業發展需求,項目預留電解制氫接口設施,積極推進核能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示范。

“‘國和一號+’投運,年可增加發電量600余萬千瓦時,有效替代標煤1900噸,減排二氧化碳5100噸。”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依托國家電投開發的集實時監視、用能預測、調度控制和定制服務于一體的智慧能源大腦——“天樞一號”綜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利用5G網絡傳輸和大數據處理技術,精準采集、顯示、處理核風光氫儲等多能源數據,實時監控電力供需狀態;增設智慧儲能、電解制氫、海水淡化等先進設施,通過智慧平臺智能調控,實現用電低谷期電力存儲、制氫、制水,用電高峰期電力入網調峰,提高用能效率,達到多能源互補及供需平衡,蹚出一條“核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新路徑。

目前,一期工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已建成投運,總裝機容量1182千瓦,分布于國家電投新能源科技館、“國和一號”仿真國際交流中心技能培訓樓、模擬機教學樓等主要子項屋頂以及光伏車棚,并涵蓋垂直軸風機、智慧路燈、電動汽車充電樁、鋰電池儲能系統及“天樞一號”綜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據了解,山東將秉承“高質量建設、打造精品工程”理念,高質高效推進“國和一號+”智慧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二期建設,全力打造我國核電行業“核風光氫儲”綜合智慧能源新名片。同時,總結項目建設經驗,強化源、網、荷、儲深度協同,構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多能互補體系,助力全省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