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發展沃土 育得枝繁葉茂——吉林省優化營商環境紀實
摘要: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吉林的期望與關懷,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為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把脈定向、開出良方。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王子陽 記者 倪文忠 近年來,長春市積極構建高效、開放、暢通的政務服務環境,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口”建設,企業群眾辦事效率大幅提高。
殷殷囑托,寄予厚望——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吉林的期望與關懷,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為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把脈定向、開出良方。
諄諄勉勵,催人奮進——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就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6個方面的明確要求,第一項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蹄疾步穩,一往無前——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指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吉林省廣大干部群眾倍感振奮,紛紛把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讓營商環境建設腳步向著更深更廣領域挺進。
近年來,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省提出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營商環境,像守護健康一樣建設營商環境,加快打造“體制順、機制活、政策好、審批少、手續簡、成本低、服務優、辦事暢、效率高”的良好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和全社會的活力、創造力。
制度更加健全 科學布局凝聚共識
營商環境對吉林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何確保方向不偏、靶心不變?
吉林的答案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機構設置,為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政務服務水平提升提供強有力保障。
早在2004年,省委、省政府就組建了吉林省整治和建設經濟發展軟環境領導小組,負責全省經濟發展軟環境整治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部署和組織協調;2016年,吉林省軟環境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同時成立省軟環境建設辦公室,統籌推進全省軟環境建設工作。
為加快建設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步伐,在2018年新一輪機構改革中,省委、省政府組建了吉林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加掛省軟環境建設辦公室牌子,全面推動“數字吉林”建設,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將改革推向深入。
時序更替,日夜輪回,省委、省政府重塑全面振興好環境的決心和信念始終如一。從2016年開始,連續6年在春節后召開全省大會,就推動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作出安排部署。特別是今年,更是直面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召開全省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提出了“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將原省軟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升級為省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在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組長的基礎上,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長和省人大、省政協有關負責同志,以及省法院、省檢察院主要負責同志全部參加,同時要求各地參照省里做法,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形成了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工作閉環,主體責任方面壓得更緊更實。
在近年來全省兩會上,“營商環境”成為了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闡述內容之一,關于“營商環境”的話題,也成為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關鍵詞。
……
打造“軟”環境,就要使出“硬”功夫。省委、省政府在營商環境建設上高位推進,拿出了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魄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為市場主體增活力、為人民群眾添便利,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離不開法治護航。只有完善制度、加強監管,才能構建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為此,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舉措:
在營造寬松有序、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方面,推動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規定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涉企保證金有上下限標準的,一般應當按照下限標準收??;
在營造便捷高效、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方面,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讓政府權力運行陽光透明、廉潔高效;
在營造公平公正的良好法治環境方面,實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對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開展備案審查和評估清理……
2019年,《吉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加強服務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立法理念,彰顯了吉林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信心與決心,并向市場主體釋放出強烈的“利好”信號。
近年來,吉林省還先后出臺《吉林省政法機關依法保障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30條意見》《關于民營企業及經營者輕微犯罪依法免責免罰清單》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規和制度文件,用法治之手為各類市場主體架起一張“防護網”,讓營商環境更溫暖,企業經營更有安全感。
服務不斷優化 線上線下協作發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道擺在眼前的時代考題。圍繞企業的“痛點”“難點”,如何讓服務既有溫度又有成效,如何讓群眾舒心、企業順心,讓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吉林一直在努力——
2016年,吉林省政務服務“一張網”正式上線對外提供服務,省本級實現全程網上辦理的“零跑動”政務服務事項14項,只需到現場一次即可辦理完成的“一次性跑動”事項72項,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開辦一家企業最多需要多長時間?幾年間,吉林省給出的答案從3天到1天,最短用時僅為28分鐘,實現提速再提速。2018年,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建設了吉林省市場主體準入“e窗通”系統,經過不斷升級,進一步延伸企業開辦鏈條,縮短企業開辦時間,優化開辦流程,實現“足不出戶”,各環節線上“一網通辦”。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2019年以來,國務院2批次取消和下放的64項行政許可事項,涉及吉林省的37項已承接和落實到位;省級4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權力,共取消行政權力135項,下放行政權力197項,不斷深化簡政放權工作。
與此同時,吉林省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積極打造掌上能辦、網上通辦、政務大廳全程可辦、線上線下融合的便民利企政務服務新模式。
依托“吉林祥云”大數據平臺,聯通整合各地、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并持續完善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加快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系統建設和應用。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340項通辦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
深入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全省各級政務大廳普遍設立無差別綜合服務窗口,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發證。省本級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分類受理比例75.67%,市縣達到70%以上。
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吉林省在系統建設和數據共享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實現全省全部市、縣(區)5443個政務人員依托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按照改革后新流程、新體系進行在線審批辦理,全面推行“網上辦”“不見面”。全省各地在線審批項目己達6264個,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在81個工作日以內。低風險工業項目實現全流程辦事壓減到2個環節、13個工作日。
優化工程建設項目水、電報裝快速辦理,實現無外線工程4天、有外線工程9天即可接入。省市兩級監管平臺上線,“審批服務”掌上端和“吉林工程眼”掌上監管端上線,構建起工程項目審批領域多維監管體系。完成主線審批事項15個電子證照全部上線,通過推廣電子證照應用、實行“一張表單”“一套申請材料”,可減少申報材料達39.12%,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群眾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成果。
全面提升企業從設立到經營便利度;推進辦理建筑許可效率提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優辦事體驗……今年,《吉林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實施方案(2021)》出爐,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和最佳改革實踐,推動全省營商環境加快實現優化提升。
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局長宋剛表示,通過一次次改革,讓政務服務和信息化融合在一起,從體制機制上把它們徹底打通,通過信息化建設的手段將政務服務的事項進行梳理,真正實現了標準化運行。
改革持續深化 數字賦能激發活力
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吉林省充分發揮機構改革帶來的體制機制優勢,探索構建“全省統籌、省建市用”的數字政府建設模式,統建“吉林祥云”云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和政務信息化系統應用,統籌提供覆蓋省、市、縣的政務數字化服務,推進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便利化辦理和全程監管,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0年,《吉林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印發,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了東北三省一區、哈長城市群、浙江吉林對口合作、海南吉林等“區域通辦”“跨省通辦”服務專區。目前,吉林—溫州、梅河口—麗水“省際通辦”服務專區也已陸續上線試運行,跨省通辦便利性正在逐步顯現。
圍繞“急事辦、及時辦”的服務理念,吉林省打造了政務服務品牌“吉事辦”,推出掌端的“吉事辦”APP和微信小程序,設立高頻服務、我的證照、特色服務及主題服務4個板塊,推出吉祥碼、核酸檢測結果查詢、通信行程卡、社保繳費、醫保證明、志愿吉林等高頻政務服務應用10余項,推出“人人有碼碼上行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務、外籍人士吉祥碼服務、消防隱患舉報服務、志愿者專區、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等8個特色專區。目前,“吉事辦”掌端服務應用已達252項,掌端服務能力得到不斷增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吉林省自主研發了“吉祥碼”,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全省統一個人健康碼的省份,并實現全國互聯互認、臨省共享互驗。全省已有2375萬人申領“吉祥碼”,累計掃碼超11億人次。
在以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吉林省還聚焦靶心,在全省范圍內持續組織開展涉企“亂檢查、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專項整治行動,依托全省統一的12342軟環境投訴舉報電話、吉林省軟環境智能管理平臺全天候接受涉企“四亂”問題舉報,著力解決企業、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的突出問題。
同時,為了健全監督網絡,全省聘任了近萬名軟環境監督員,設立了上千個企業監測點,建立動態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監督員和監測點作用,真正做到讓營商環境問題無處藏身。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構建全鏈條監管格局尤其重要。吉林省深入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注重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深化監管機制改革,率先在全國制定了“1+50”監管制度體系,“互聯網+監管”等模式在全國走在前列。
一系列改革舉措,讓企業更真切地感受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打造了“辦事不求人”的吉林名片,釋放出更多發展新活力。白山松水間形成營商環境好、創新能力強、生態環境優、發展活力足的振興發展新局面。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吹起奮進的號角,吉林正在以更堅定的決心和更大的魄力,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讓更多的企業和群眾感知到良好的營商環境,在這片熱土投資興業,讓這里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5年以來吉林省營商環境大事記
·2015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成立,統籌謀劃“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2016年,吉林省軟環境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同時成立省軟環境建設辦公室,統籌推進全省軟環境建設工作。
·2017年,吉林省軟環境智能管理平臺啟動,暢通舉報渠道,提升服務效能。
·2018年,吉林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組建,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加掛省軟環境建設辦公室牌子,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領,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
·2019年,《吉林省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工作方案》印發,打造掌上能辦、網上通辦、政務大廳全程可辦、線上線下融合的便民利企政務服務新模式。
·2019年,《吉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2020年,《吉林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印發,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便捷高效的“跨省通辦”服務。
·2021年,《吉林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實施方案(2021)》發布,推動落實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各項指標內容全面優化提升。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