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技大篷車廣州啟航
摘要:從廣州到東莞,從廣東到全國,只要防疫條件允許,2022年科技大篷車全國巡展計劃采取“一省一車”的方式,陸續走進廣東、湖南、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十余個省級行政區上百個校園和城市科技館,在建團百年之際,將科技的火種撒向全國,燃起青少年熱愛科學的燎原之勢。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 記者皮澤紅報道 5月21日下午,“科技強國 強國有我”2022年科技大篷車全國巡展發車儀式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
該活動由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聯合科大訊飛共同發起,未來4個月,這座載滿20余項最新AI黑科技的“移動科普博物館”將駛向全國十余個省級行政區上百個校園和科技館,在青少年心中撒下科技的種子。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副書記王浩,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方賽妹,廣東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專職編委林潔,科普研學聯盟副理事長朱才毅,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等出席并共同見證這一科普引領、夢想啟航的時刻。
這一次,科技大篷車從廣州出發,駛向全國上百個校園和城市科技館,將最新的科普展項帶到全國各地青少年身邊。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王桂林在致辭中表示,廣東開近代中國科學風氣之先,以廣州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深厚的科技土壤。今天“科技強國 強國有我” 科技大篷車巡展活動在廣州啟動,用貼近生活的形式讓青少年“零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點燃青少年科學興趣。
杜蘭談到了這次活動的三大特點:一是聚焦一個主題“科技強國 強國有我”,希望充分激發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和愛國精神;二是規模更大、更深入,計劃采取“一省一車”的方式駛往十余個省級行政區巡展,將科技的種子撒向全國上百個校園和城市科技館;三是內容更豐富、參與性更強,設置了20余個巡展項目,覆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物理、地理、語文等學科知識,以及醫療急救、災害自救、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通識知識。杜蘭鼓勵青少年“追星就追科學家”。
隨著本次科技大篷車成功發車,科大訊飛將聯合學習強國、科普中國等單位共同發起“青少年科學素質倡導計劃”,未來將開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同時還將關注鄉村孩童、留守兒童、殘障青少年等特殊群體的教育及科普問題。
當日下午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科學火種傳遞、AI科普戰略簽約和科技強國志愿者團隊授旗三大儀式。這是一次約定,只為“科技強國 強國有我”而來。
科學火種傳遞儀式上,科大訊飛廣東、重慶、浙江、湖南、湖北、海南區域科技大篷車項目負責人獲得授旗,伴隨著旗幟在空中飄揚,他們將帶著科學的火種灑遍華夏大地,在每個孩子的心中種下科技創新的種子。
適逢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幕,作為科技大篷車全國巡展廣東站的主辦單位,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和科普研學聯盟舉行了AI科普戰略簽約儀式,正式開啟以AI科普為主題的戰略合作新篇章,向全國青少年發起科技之約。
隨后,作為2022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重點活動的珠江科學大講堂開講,杜蘭受邀作《AI賦能,世界的下一種可能》科普講座,講述人工智能前世今生、技術路徑,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美好的不僅是廣州的“科學之夜”,5月23日,科技大篷車首站將如期駛進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而未來一個月,還將駛進十余個校園,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孩子們帶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科技盛宴。
從廣州到東莞,從廣東到全國,只要防疫條件允許,2022年科技大篷車全國巡展計劃采取“一省一車”的方式,陸續走進廣東、湖南、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十余個省級行政區上百個校園和城市科技館,在建團百年之際,將科技的火種撒向全國,燃起青少年熱愛科學的燎原之勢。
責任編輯: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