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蓄勢發力,經濟新增長點加速形成
摘要:在宏觀經濟面臨需求縮減、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緊迫形勢下,以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為典型、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新動能蓄勢發力、亮點頻現,為“穩住經濟大盤”、實現“兩穩一?!保ǚ€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持續注入動力。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劇變和國內疫情高發嚴重影響了1月、2月國民經濟的恢復步伐,在宏觀經濟面臨需求縮減、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緊迫形勢下,以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為典型、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新動能蓄勢發力、亮點頻現,為“穩住經濟大盤”、實現“兩穩一保”(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持續注入動力。
一、高技術產業投資強勁,添油助力經濟增長
今年1月到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較規模以上工業快6.6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11.2%,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13.5%,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6.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8.7%,均大幅高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長水平,為上半年宏觀經濟穩定提供重要支撐。在宏觀經濟恢復面臨重重壓力的大背景下,高技術產業投資指標逆勢上揚,增勢尤其顯著,為下半年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1月-5月,投資同比增長20.5%,維持了今年以來連續20%以上的增長水平。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4.9%,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30.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9.3%,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6.4%;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0.8%,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34%,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增長20.1%,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增長14.9%,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14.3%。
從短期看,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高位增長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扶持、資金聚集、預期向好等多重因素拉動。另一方面,前期堅持不懈的引進外資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今年前5個月,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25.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速提升8.1個百分點。先進制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外資項目加速在我國投資布局,確保我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在去年首次突破30%的基礎上更好質量、更廣深度、更高水平上利用外資邁上新臺階。從長期看,高技術產業是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組成,能夠代表未來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歷史經驗表明,歷次經濟危機往往伴隨著重大的技術變革和產業革命,創新型企業往往能夠在變革時代脫穎而出成為產業發展的引航者,這也正是高新技術產業在宏觀經濟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仍然能夠維持穩健高漲投資熱情的根本原因。
二、創新創業活動穩中有升,經濟增長信心快速回暖
今年以來,盡管各類市場主體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困難,但新設市場主體數量保持基本平穩,發展韌性不斷增強。數據顯示,1月-5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151.4萬戶,同比增長0.8%。截至5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1.59億戶,比2021年底增長3.6%。其中企業5011.9萬戶、增長3.5%,個體工商戶1.07億戶、增長3.7%,農民專業合作社222.7萬戶、增長0.4%。一批創新創業主體經受住了外部環境的嚴峻考驗,筑牢了宏觀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微觀基礎。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新興產業市場信心也在逐月回升。今年6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采購經理指數(Emerging Industries PMI)為52.5%,環比增長3.6%,重回擴張區間,且高于往年均值0.4個百分點。其中,生產量指標、產品訂貨指標、進口指標、就業指標均大幅回升,企業經營預期強勁復蘇。從分行業指標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有5個產業PMI指標高于50,生物產業PMI絕對值最高,達61.2%。這都表明,企業信心正在不斷恢復,前期停滯的需求有望反彈,預計未來季節性繼續強于歷史同期。
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也出現積極信號。今年上半年,國內IPO市場在多重壓力下逆勢增長,滬深交易所新股總融資額占全球近一半,成為全球IPO亮點。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A股IPO超九成。在鼓勵中概股及紅籌股回歸以及系列利好資本市場政策的刺激下,預計下半年還將有一大批重磅級IPO落地A股,市場信心有望持續恢復。有關市場人士預計,下半年新股發行還將提速,全年A股市場IPO企業數量將達330家-380家,融資額有望再創新高,達到5600億-6350億元人民幣。
當前及整個“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集中收獲期。以生物醫藥為例,在持續和高強度研發投入的作用下,國產創新藥步入密集上市和批量商業化階段。2021年國內企業共有44款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創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6月初,國家藥監局批準1類(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藥)和5.1類(境外上市的原研藥申請在國內上市)共22個,其中國產1類創新藥13個。今年1-5月,中國藥企對外授權數量已達到23項。這與我國近年來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密不可分。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44%,接近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A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例預計為6.09%,達到歷史最高值。
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后勁仍在加速積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39.3萬件,同比增長16.2%。截至6月底,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32.5萬家,同比增長20.3%。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5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33.4萬件,同比增長23.4%,以占國內企業47.8%的數量產生了國內企業63.3%的有效發明專利量,保持著強勁的創新活力。
三、綠色動能發力,啟動經濟增長新模式
以新能源汽車以及光伏、風力發電及上下游等新能源產業等為代表的綠色動能蓄勢發力,為上半年經濟增長增添一抹亮色。新能源汽車全鏈條增勢喜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乘用車總銷量比重達到24%,國產品牌乘用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39.8%。銷量區域分布更加均勻,1月到5月一線城市占比降至11%,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銷量穩步提升,深圳、杭州、成都、廣州等銷量排位前四的城市均過萬,蘇州、西安進入前十名序列。動力電池5月裝車量達18.6GWh,同比增長89.8%;驅動電機5月裝車35.8萬臺,同比增長71.3%;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41.9萬臺,環比增長6.6%,新增8.7萬臺。總體看,在全球電動化大趨勢帶動、國內利好政策驅動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鏈作為全球主要份額占據者將進一步受益,新能源汽車產銷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雙碳”目標下,《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等文件陸續發布持續釋放利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維持景氣發展,啟動經濟綠色增長、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光伏裝機增速可觀,據國家能源局有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光伏裝機累計達到23.71GW,同比增速138.25%,5月,光伏新增裝機6.83GW,同比增長141.34%,太陽能投資額增長249.6%,1月到5月逆變器出口金額同比增速41.12%。風電裝機受上半年氣候和疫情影響將集中體現于下半年,政策驅動下高招標量昭示高景氣,上游資源品價格回落和出貨量提升等因素,未來行業盈利水平與吸引投資效果相輔相成。
以從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等各種非常規能源技術開發、設備和產品制造并提供相應服務的新能源產業,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綠色發展要求,有利于實現“美麗中國”建設新期待,是當前全球關注和政策扶持的熱點。氣候、疫情、原材料成本波動等短期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暫時的,綠色動能必將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廣層面、更深層次的影響,綠色產業發展將啟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作者:姜江、韓祺,分別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與經濟研究所創新戰略研究室主任、副主任)
責任編輯: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