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開化:大力發展茶產業 演繹“綠葉生金記”
摘要:“品牌滋養產業、產業支撐品牌”的雙向奔赴中,開化逐步構建起“三茶統籌”發展的賞茶、采茶、制茶、品茶、研茶的全產業鏈,實實在在培育出一個更強的富民產業。
池曉俞 謝逸楷
中國發展網記者 楊虹
“龍頂興則開化興!”正如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委書記夏盛民在日前召開的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所評價,以龍頂代表的茶產業是開化縣名副其實的“第一產業”,也是全縣農業發展版圖中唯一一個總產值超十億元的產業,堪稱開化農業的“生命線”。
近年來開化縣始終堅持立足區域生態優勢,圍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通過精準化扶持、品牌化培育、數字化賦能等核心工作抓手,加快探索龍頂茶產業與一、二、三次產業協同并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以全縣域鄉村為舞臺,上演著一場強村富民的“綠葉生金記”。
精準化扶持關鍵環節
開化縣位于浙江西部邊境,地處北緯三十度中國綠茶“金三角”核心區,自明代起,開化的茶葉便被列為宮廷貢品,并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90年代中期,開化縣探索茶產業的市場化道路,重點開發“名優茶”開化龍頂綠茶,因品質優良,至2000年初,開化龍頂在綠茶市場中的認可度不輸西湖龍井,產品遠銷日本等海外國家,以龍頂為代表的開化茶產業發展達到鼎盛。“一茶飄香四海”,逐漸成為開化傳遞給外界的核心辨識印象之一。
鼎盛之下也存在著粗放發展帶來的隱憂。因對接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不及時、生產工藝不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人工成本上漲等綜合因素,產業的市場認可度降低,效益逐漸下降,導致茶農茶企缺乏資金進行品種、技術和設備更新,加上外部市場其它優質產品的沖擊,開化茶產業在2010年之后開始走下坡路,全縣茶企生產規模連年縮減,茶農收入連年降低。
作為牽動全縣民生收入的支撐性產業,如此發展現狀,開化縣委縣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茶葉要打翻身仗,綠葉子要富千家萬戶。”開化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根良表示。為加快推動茶產業重新走向振興,從頂層設計入手,為產業匯集發展所需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
“以前扶持也不少,但現在更精準、更集中。”在開化從事茶葉經營30多年的開化石板橋茶廠負責人項彩進說。針對性舉措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成效。目前,開化全縣共有茶園12.5萬畝,其中高標準生態茶園5.43萬畝,2021年,全縣茶葉產量3221噸,產值13.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4%和27.9%。
品牌化培育富民產業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在優化生產關、嚴把品質關的前提下,開化秉持市場化思維,在傳統綠茶賽道之外,探索拓展紅茶產品,培育“開化龍頂”綠茶和“錢江源開門紅”紅茶兩大品牌,通過建立“錢江源+開化龍頂”雙商標管理模式,舉辦開化龍頂開茶節等品牌賽事活動,開發十大茶旅精品線路等茶旅融合產品,多管齊下構建茶產業“紅綠并舉”的品牌格局。
品牌化戰略的推進,有效提升了開化茶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價值。2022年“開化龍頂”品牌價值達31.71億元,首次參加全國茶葉品牌評價的“錢江源開門紅”品牌價值達7.62億元。高品牌附加值的茶葉,已成為促進開化經濟發展、富民增收的“金葉”。據開化縣農業農村局數據,每年春茶季茶農僅采摘鮮葉,就能實現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不止茶農,通過產業鏈條延申和產業融合發展,開化茶產業的品牌紅利輻射向更廣的范圍。浙江益龍芳茶業有限公司是扎根于開化的百年茶企,眼看著開化龍頂名氣越來越大,公司果斷投資5000萬元,打造以“茶”為主題,包含茶生產、茶銷售、茶創意、茶科技、茶文化、茶旅游、非遺體驗等多個業態的龍頂茶文化園景區。2021年景區建成運營,2022年3月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成為有效吸納周邊村民就業,帶動周邊鄉村住宿、餐飲等業態發展的“旅游打卡點”。
“品牌滋養產業、產業支撐品牌”的雙向奔赴中,開化逐步構建起“三茶統籌”發展的賞茶、采茶、制茶、品茶、研茶的全產業鏈,實實在在培育出一個更強的富民產業。目前,開化全縣共有茶葉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439家,茶葉加工廠483家,從事茶葉行業人員5萬人左右。茶產業對城鄉統籌發展貢獻越來越突出。2021年,開化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5元,增長12.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1.91縮小到1.89。
數字化賦能提質增效
打開微信小程序“浙茶香”,點擊“開化龍頂一件事”板塊,完成賬號登陸、包裝申領、后臺審核、預付款項等步驟,開化元山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祖明又為他茶園生產的茶葉申領到一批開化縣統一設計制作的茶葉包裝,他說:“現在多虧了縣里開發的數字化應用,讓我在茶葉的包裝上節省了不少時間和金錢。”
受陳祖明所推崇的數字化應用,是開化縣基于浙江省茶產業大腦所開發的開化龍頂全產業鏈數字化應用。該應用聚焦1個能力中心,茶種植、茶加工、 茶流通、茶品牌、茶文化、茶服務6個子場景,1批未來茶場,N個應用,系統構建了“161+N”多跨應用場景,并開發直接服務于茶農茶企的“開化龍頂一件事”特色板塊,以數字技術助力全縣茶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在管理端,該應用通過與中茶所、氣象局、數字茶園、茶企、茶葉專賣店等產業鏈不同主體的互聯互通,匯集茶園確權、種植信息、流轉信息等茶產業鏈數據信息,并建立注冊茶企主體的電子茶園證,實現對產業鏈發展的實時監測和流動環節的事后追溯,有效幫助政府部門科學管理施策。
針對服務端所開發的“開化龍頂一件事”特色板塊,設置茶園證登記、包裝申領與報備、商標授權、防偽標貼申領、共享茶廠等應用版塊,通過碼上交易實現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控、龍頂品牌全統一,能有效解決茶企用工難、茶葉銷路窄、產茶效益低、品牌競爭力弱等問題。
“以往新茶上市,不僅要找人設計外觀,而且價格也不低。如今借助這個應用,我只需按產量申報就能以成本價購買到對應數量的茶葉包裝,而且每筆交易后臺都有記錄,方便事后拉出數據,調整生產經營方向。”陳祖明說。目前第一批共721家茶葉生產主體在開化龍頂全產業鏈數字化應用上完成確權登記,核定茶葉種植面積4.27萬余畝。
乘上數字化改革的發展浪潮,開化還精準把握移動互聯網傳播的新形勢,借力新技術開展市場營銷。通過策劃組織“云上龍頂·共富春天”直播季系列茶事活動,令全縣茶產業一舉收獲1億點擊率和近2000萬成交量;通過建立龍頂春茶產銷聯盟,有效整合“生產大戶+重點茶企”“電商平臺+縣外門店”“目標市場+需求大戶”三大“朋友圈”,實現供銷信息無縫銜接。(圖片均由開化縣政府提供)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