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3上)》發布:開放的生態體系已成為財富管理行業重要的升級趨勢

2023-08-25 16:37 中國發展網
財富管理

摘要:從百強機構的數量上看,前100家機構中,銀行上榜62家,依然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券商、第三方機構、基金公司分別入圍19家、11家、7家。

中國發展網訊  8月24日,中國數字金融合作論壇與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聯合舉辦中國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大會。會上發布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團隊完成的《中國財富管理能力評價報告(2023上)》。

本次報告的主題是“數字化助力財富管理開放生態建設”,報告列出2023年上半年財富管理能力百強機構,排名主要聚焦公募類財富管理產品(非現金類)的保有規模,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以及非貨幣公募基金。其中,前20家有18家為銀行,招商銀行以23303億元的總保有規模排名第一,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排在第二至五位。此外,第三方機構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分別位列第六和第十三。

基于客觀數據,報告提出,2023年上半年,機構整體財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目前的多元財富管理行業格局中,銀行仍處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張,公募基金公司財富管理服務發展空間較大,第三方機構依托互聯網發展迅速,在專業服務普惠性和交互體驗性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從百強機構的數量上看,前100家機構中,銀行上榜62家,依然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券商、第三方機構、基金公司分別入圍19家、11家、7家。從總體評分看,前100家機構得分平均值為213.93分,較2022年末的210.58分上升1.59%。其中,銀行平均得分為232.60分,第三方機構平均242.53分,券商平均165.77分,基金公司平均135.63分。

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財富管理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以及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日益精細化、復雜化和多樣化,財富管理開始從單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數字化進一步向平臺化、生態化方向演變,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即財富管理開放生態的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貨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王劍代表課題組在做解讀時表示,為了更好地提供專業化、智能化服務,財富管理行業開始逐步構建開放生態,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正在到來。這個階段,通過打通財富管理服務價值鏈的上下游,構建更加協同共贏的財富管理生態圈,各機構可以挖掘并釋放潛在生態價值,實現財富管理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王劍指出,各類機構共同構建開放的生態體系已成為財富管理行業重要的升級趨勢,而高效、普惠、安全、完善的開放生態必須建立在扎實的數字化能力之上。我們從前臺能力、中臺能力、后臺能力三方面剖析了建設開放生態的核心環節和具體內涵。

第一,建設開放生態需要專注前臺能力,以實現持續、精準的獲客。財富管理機構的公眾號通常是其獲客引流的核心私域陣地,此外,一些機構還重點開放了中心化公域陣地以幫助資管機構吸引目標客戶。在開放式財富社區,機構自身還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向用戶普及必要的金融投資知識,讓客戶看得懂、能操作,從而吸引因金融素養缺乏而畏怯不投的客流。同時,智能化、個性化的開放社區也能讓客戶更便利化地享受財富管理一站式服務,沉浸式體驗全旅程陪伴服務,提升客戶獲得感、幸福感,幫助穩固既有客流。

第二,建設開放生態需要提升中臺能力,以做到充分、深入的析客。財富管理機構能夠利用開放平臺上的日常交互數據進行運營情況分析和反饋,并結合不同人群的特征來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以有效地幫助和牽引入駐機構針對不同客群特點,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完善化的財富管理服務,助力客戶實現財富夢想。同時,高效的數據管理也有利于合作機構更好地管理客戶預期,及時動態調整財富管理方案,切實提升服務的效率,極大地改善客戶的服務體驗。未來財富管理機構開放平臺的日均使用率和點擊訪問率會不斷提高,機構的數據管理和保護能力也要進行匹配式提升。

第三,建設開放生態需要深耕后臺能力,以幫助高效、優質的運營。在產品刻畫、投入產出分析方面,財富管理機構通過運用生動形象的圖表符號以及簡潔趣味的視頻對產品特征進行清晰的刻畫,并使用交互式界面展示產品的歷史業績和未來表現情況。在內容創作和粉絲經營方面,機構通過搭建專門的內容分享、新聞資訊社區,提供便捷的直播渠道來幫助合作機構展示自身的優勢能力。在線上化服務效率和質量提升方面,資管機構能夠依托開放平臺APP等為客戶提供全天實時服務,不斷提升對客戶提問和訴求的及時應答率。開放平臺還通過創新組織機制,持續推動財富管理機構和資產管理機構的深度合作和自我改進。

王劍還表示,數字化時代的競爭就是生態的競爭,由于不同類型機構的戰略定位、經營文化、資源條件和所處的發展階段與市場環境的不同,各機構在構建財富管理開放生態圈時所采取的模式可能會有所差別。

對于銀行而言,由于其在財富管理方面天然具有良好的品牌認知和心理認同,且具有高覆蓋面的經營網絡和豐富的合作伙伴,也擁有著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和風險防范能力,因此適合作為財富管理開放平臺的建設方。當然,不同類型銀行在開放平臺建設的著力方向上應有差異。

不同券商的專業能力和資源條件差異比較大,組織架構、人員配置和服務鏈條的完善情況不統一,因此不應盲目緊跟其他機構的步伐,應謹慎選擇開放化財富管理服務的參與模式。一些頭部機構可以考慮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逐步拓展線上渠道,實現財富管理的開放式運營 。

第三方機構在探索發展開放化財富管理模式上起步最早,發展至今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財富管理開放生態營運模式。敏銳的市場覺察力、更早的起步、敏捷且豐富的運營策略以及公司領先的科技水平是第三方機構成功的關鍵要素。未來,第三方機構將通過精耕細作,加強與各類專業機構間的緊密合作,進一步做大做強財富開放平臺。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