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專家:未來養老產業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來自于員工服務質量的競爭力

2023-11-27 16:3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養老服務業 競爭力 養老服務質量

近年來,受到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老齡化社會趨勢的推動,康養產業迅猛發展,日益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其各細分行業在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同時,也呈現出了多元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從醫療養老到健康食品,再到休閑養生服務,康養產業在市場中占據著廣闊的份額。這一產業鏈的發展為就業提供了新的機會,同時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大動力。那么,康養產業細分行業的發展空間和產業規模如何?又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老齡社會30人論壇和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及陜西省黃陵縣衛健局聯合主辦專題研討會,邀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曾紅穎主講“康養產業細分行業發展空間和產業規模研究”。

曾紅穎從重新認識康養產業、國外康養產業業態介紹、康養產業分類和規模估算和國內康養產業發展空間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談到康養產業發展空間,曾紅穎認為,首先需求可以對標美國,跟美國比照一下能夠判斷出機構養老或者是長期照護,大致是什么樣的市場份額。美國2012年長照支出2199億美元?,F在美國專業護理機構是180萬人居住在專業護理機構里面,輔助生活照料是1200萬人。對標美國專業護理機構,我國需要專業護理的大約是720萬人,需要輔助生活長期照料大概4800萬人。

其次,急需要補短板的領域,比如2022年我國康復機構2.7萬家,照護產業主體占比3.4%,實際上康復每千人床位0.23張,不足美國的30%,專業康復醫療機構不足美國的50%。2021年全國只有北京、上海達到了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基本標準,每床配備0.5名康復治療師的要求,綜合來看康復需求最大,是短板,也有巨大發展空間。

還有,安寧療護不等于臨終關懷,其適應癥狀比較廣,凡是在醫療沒有確切解決方案的病例來講,幾大類都是以安寧療護為重點治療方式,安寧療護服務于生命質量的提升,同時也能夠顯著降低支出。2022年一項研究,亞洲國家患者臨終前一年平均醫療費是17萬元,其中臨終前一個月花了33%,這些支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是醫療資源的低效支出,沒有提升生命質量。安寧療護未來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另外,重要的養老設施只是提供養老服務的一個前提條件,重要的是提供服務。在提供服務里面,服務定位有一定的問題,因為機構養老里面還有大量有活力老人、健康老人在里面,服務價格也不是老人可以能夠承受的。所以未來我國機構養老面臨著分化和升級,特別重要的就是對人的服務,養老機構里面服務人員總量以及服務質量都需要提升。

“未來養老產業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來自于員工服務質量的競爭力。”在曾紅穎看來,“康養產業從現在來看在一些剛需方面還是特別需要補短板的,補短板已經不是設施的補短板,而是理念,還有服務能力。”根據調研?,F在很多養老機構大樓建得挺好,但里面是沒有自己的核心員工,也沒有持續對員工的培養,很多底層員工流動率非常高,比較好的養老機構人員也是呆不住三年,很多是采用服務外包式模式。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