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動力電池訂單回暖 利潤下滑加劇洗牌

2024-05-19 13:03 經濟參考報
動力電池

摘要:“整體上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依舊是帶動動力電池產業增長的主要原因,且從長遠角度看,儲能的前景也十分廣闊。”毅達資本合伙人葛恒峰說。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鋰電池企業獲悉,受電動汽車銷量增加、前期去庫存接近尾聲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需求量提升,電池行業出現訂單回暖態勢。但受原料價格上漲、下游降價壓力傳導、新上產能陸續投產等因素影響,企業普遍存在利潤下滑壓力。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利潤下滑態勢尚難看到反轉端倪,市場加速洗牌態勢顯現,市場概念炒作風險提升,除頭部玩家外都難言“安全”。

去庫存接近尾聲 企業訂單回暖

位于常州金壇區的蜂巢能源總部,生產設備高速運轉,一塊塊疊片電池魚貫而出。該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王志坤表示,受下游新能源汽車客戶去庫存接近尾聲、生產提振影響,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尤其是出口增長迅速,預計全年海外客戶訂單將有9吉瓦時。

總部同樣在常州的中創新航也在加緊生產。該公司副總裁王小強告訴記者,2023年,公司儲能板塊實現131.9%的增速,今年預計也將翻番。目前企業在手訂單充足。

根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各類電池裝機總量為158.8吉瓦時,同比增長22%。其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依舊占據全球出貨量前兩位,分別達60.1吉瓦時和22.7吉瓦時,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和蜂巢能源同樣占據全球出貨量前十位。

“整體上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依舊是帶動動力電池產業增長的主要原因,且從長遠角度看,儲能的前景也十分廣闊。”毅達資本合伙人葛恒峰說。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8.5萬輛和29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0.3%和32.3%。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呈現高增長態勢,今年在國家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大概率將繼續保持高增速,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帶來較大市場空間。

“價格戰”加劇 行業加速分化

盡管市場需求回暖,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感到“日子難過”,這與企業利潤下滑密切相關。

從上游看,碳酸鋰價格已從前期高位進入筑底階段,銅、鎳價則從今年2月以來步入快速增長通道,錳礦價格近一個月來迅速上漲。從下游看,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采取低價促銷策略,倒逼上游企業壓降價格。“近年來,隨著行業內新上產能陸續投產,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競爭。”王志坤說。

這種價格競爭可從動力電池配套企業處看到端倪。某薄膜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全行業都在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受下游客戶倒逼,公司一季度利潤下滑近三成。”

價格戰下,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市場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聚。行業“一哥”寧德時代近期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收797.71億元,同比下滑10.41%,但歸母凈利潤達105.10億元,同比增長7%。國軒高科一季度實現營收75.08億元,同比增長4.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56%,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95.26%。而億緯鋰能今年一季度營收減少1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6.49%。

多位受訪者表示,受近年來大量新入局者影響,行業產能增長迅速,部分企業開工率不足。加之去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IPO收緊,近期工信部又釋放控制產能信號,非頭部企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

“今年行業將是一個產能出清的階段,價格將維持在相對低位,對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王小強說。

葛恒峰認為,從長遠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雖保持高增速,但國內整體汽車年銷量多年維持在2500萬至2600萬臺左右,去年雖達到3000萬臺,但天花板可見,對動力電池產業形成擠壓。“動力電池產業在經歷了上一輪爆發后已進入存量博弈階段,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和技術優勢,在價格戰中具有優勢,非頭部玩家都難言‘安全’。”

企業加大技術比拼 謹防概念炒作

盡管業內人士普遍喊“卷”,但對市場競爭有著充分的認識,紛紛在壓降支出的同時,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力圖通過適銷對路的產品提升企業競爭力。

“近年來,鋰電池技術飛速發展,單次充電已足以支撐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駕程,未來的方向更多是如何增強它的安全性,提升循環壽命,這依舊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也是企業當下技術攻關的重點。”王小強說。一些企業則瞄準細分市場,王志坤認為,增程和插電混動車型所需的電池與純電車型不同,得益于公司早期在前者技術上的布局,公司正受益于細分市場的高速增長,下一步將瞄準純電車型800V架構和4C快充電芯展開技術攻關。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受當前行業高強度競爭影響,市場對顛覆性技術的期待也與日俱增,容易滋生一定的概念炒作風險。“當前固態電池概念火熱,但實際上更多是半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的技術尚未實現突破。”江蘇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趙海玉說。

多位受訪者認為,固態電池固然是重要的技術方向,但目前界面問題、循環次數問題等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即便實現突破,全固態電池依舊要經歷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商品的兩次跨越,真正大規模進入市場至少在三五年后。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年來新電池技術路線層出不窮,但更多還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缺乏市場檢驗。“現階段和未來一段時間,鋰電池技術依舊是動力電池主流,固態電池等新技術路線有待挖掘具有較強商業化潛力的場景去賦能。”葛恒峰說。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動力電池訂單回暖 利潤下滑加劇洗牌)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