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全國最大平價海上風電場在汕尾市建成投運

2022-12-23 11:32 中國發展網
海上風電項目 中廣核

摘要:中廣核汕尾海上風電場址位于汕尾市陸豐市湖東鎮至甲子鎮一線南面海域,總規劃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包括汕尾后湖項目50萬千瓦、汕尾甲子一項目50萬千瓦、汕尾甲子二項目40萬千瓦。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12月20日,汕尾市中廣核甲子900MW海上風電場全容量投運暨產業開工簽約大會在位于陸豐的中廣核汕尾海上風電基地陸上集控中心舉行,標志著全國最大平價海上風電場在汕尾市建成投運,也標志著粵東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在汕尾市率先實現。

據了解,中國廣核集團彰顯央企擔當,砥礪創新鑄就國之重器,項目團隊從管理提升、技術優化、工藝創新等方面著手,克服了新冠疫情、粵東海域地質復雜、施工窗口期少、施工難度大等多重挑戰;汕尾、陸豐兩級政府部門主動靠前、踐行“店小二”式服務,為項目建成投產貢獻力量,助力我省實施海上風電領跑工程。

科學施策 通力合作 創造“中廣核速度”

中廣核汕尾海上風電場址位于汕尾市陸豐市湖東鎮至甲子鎮一線南面海域,總規劃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包括汕尾后湖項目50萬千瓦、汕尾甲子一項目50萬千瓦、汕尾甲子二項目40萬千瓦。中廣核汕尾后湖海上風電項目已于2021年11月25日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中廣核新能源華南分公司副總經理、工程事業部華南區域總監、汕尾海上風電公司總經理包秀鵬介紹:中廣核汕尾甲子海上風電場規劃總裝機容量90萬千瓦,場區中心離岸距離約25km,水深30m-37m,布置78臺6.45MW和50臺8.0MW海上風電機組,配套建設2座220kV海上升壓站及一座500kV陸上升壓站(與汕尾后湖項目陸上集控中心共用),是目前國內送出電壓等級最高的海上風電項目。

該項目所處的粵東沿海海域,是國內海況最復雜的海域之一,全年有效施工窗口期不足100天,地質狀況復雜,施工難度大。面對作業環境復雜及新冠疫情等諸多挑戰,中廣核建設團隊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則,發揚“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積極整合上下游資源、不斷優化施工工藝、搶抓施工窗口期,克服船機資源短缺、風機設備生產供貨困難及作業環境復雜、高空作業安全風險大等諸多困難,堅持“一機一方案”措施,高質量完成項目各大工程節點。

該項目35kV海纜在全國范圍內創新采用防水絕緣束替代傳統鉛護套工藝,在廣東海域率先使用外加電流基礎防腐技術,有效減少了海纜壽命周期碳排放的同時,解決了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高等難題,為推動海上風電綠色、創新、平價發展提供了技術示范。

2022年,海上風電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新階段,中廣核項目團隊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汕尾甲子項目自2021年10月16日海上主體工程開工到2022年12月20日實現90萬千瓦全容量投運,創造了新的“中廣核速度”。

隨著中廣核甲子海上風電場的全容量投運,中廣核國內新能源在運裝機總容量正式突破3000萬千瓦,邁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政府助力 踐行“店小二”式服務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符合國家關于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是貫徹落實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具體實踐。

汕尾市海洋風能資源極為豐富,具備大規模開發建設海上風電的巨大潛力。

當地倍加珍惜這次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機會,陸豐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海上風電資源本身不能創造產值,通過海上資源產生訂單放在當地生產,不僅能解決產值問題,還能解決當地就業問題。”

對于招商引進的企業,陸豐市并非“一引作罷”,而是采取了更為周到的后續動作服務好企業,例如成立臨港產業園管委會,著力提升園區的服務水平。

汕尾臨港產業園管委會主要負責運營、對接企業,及時收集企業遇到的問題,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臨港產業園是以陸豐核電和海上風電場兩個千億級投資項目為依托,以臨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為核心,海上風電為特色,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配套服務、海洋新興產業為支撐,形成產業鏈關聯度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基地。

該園區總體規劃面積9.8平方公里,以海上風電制造產業鏈為核心,按照“補鏈、強鏈、延鏈”總發展方針,分期四期實施建設。自19年開建,短短2年時間,臨港產業園的產值已達上百億。

園區一期項目總面積1953畝,建筑面積約為32萬平方米。2022年1至9月份,總生產產值86.24億元。園區二期規劃開發1855畝,但起初報批成功的只有500畝,用地較為緊張,一些企業的堆場還有二期企業無法落地。經過陸豐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最終成功解決用地問題。

汕尾市是中廣核新能源發展重要戰略基地,中廣核自2018年2月與汕尾市政府簽署海上風電合作協議以來,在汕尾市委市政府、陸豐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各項工作扎實穩步推進。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市縣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通力合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積極協調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全方位保障了項目合法合規手續辦理、送出線路建設、并網手續辦理、施工安全保障等工作,極大的促進了汕尾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安全高效推進。歷時3年時間,中廣核順利建成了汕尾1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隨著中廣核甲子9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的全容量投運,汕尾市近海淺水區1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已全部建成投運,每年可為廣東省提供清潔電能超45億千瓦時,可等效節省標煤約1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50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約9000公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將為生態環境保護、能源供應保障、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及國家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力量。

靠海吃海,向海而興。在汕尾“3+2+X”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是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中的重要龍頭。近年來,汕尾立足海洋資源優勢,大力推動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和以海工裝備為重點的先進裝備制造業。

包秀鵬介紹說,中廣核作為汕尾市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單位,積極發揮“鏈主”作用,以海上風電設備訂單為牽引,先后引進明陽智能、中天海纜、江蘇長風、天能重工等海上風電一流頭部企業入駐汕尾海洋工程基地一期投資建廠,總投資超70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將超過300億元;同時配套建設了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母港——陸豐海工基地碼頭項目,并將海上風電項目主設備放在基地生產,生產后通過碼頭運輸至項目現場,既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又促進了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實現共贏發展。同時,通過已入駐的海上風電一流頭部企業,再吸引其下游產業鏈投資建廠,不斷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做大做強做全做優海上風電產業鏈,充分發揮產業聯盟優勢。本次大會引進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約136億元。

中廣核將按照汕尾市委、市政府將汕尾市打造成為沿海經濟帶的靚麗明珠以及打造千億級海洋能源和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致力于構建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全力助推汕尾海上風電產業和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高速發展。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