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宜春袁州:探索建立“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與服務”新機制

2020-05-16 10:57 中國發展網
宜春袁州 食品安全

摘要:近年來,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在鞏固中不斷探索發現新的需求,追蹤如VR、AI等新的科學技術,尋找應用場景,在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設、食品安全示范城創建等過程中探索運用VR全景技術,進一步鞏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與服務成效。

中國發展網  “現在到宜春出差真是方便,只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軟件,這里的超市、酒店、日用品等經營業主的證照、遵紀守法等詳細情況就會一目了然,可以放心消費、明明白白消費,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消費者,太好了!”5月14日,從深圳到宜春出差的易先生高興地對筆者說。這是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創新市場監管新機制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嚴字當頭,認真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以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為關鍵,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破立并舉,優化服務,在全國縣級行政區域率先探索建立社會參與、科學化常態化的“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與服務”新機制。據了解,2019年以來,該區食品經營戶違法行為總量較上年同期下降逾六成,行業消費者投訴總量較上年同期下降逾八成。該局的經驗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19年,該局派員作為江西省實施此項機制的唯一代表,參加了由國家發改委所屬國家信用中心組織的全國公益性信用APP觀摩評選活動。

突破路徑,提出監管與服務新思路

“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對依然復雜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盡管我們經費緊張,但必須迎難而上,改革創新,突破原有監管路徑,實施監管與服務新機制!”袁州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文軍的話鏗鏘有力。

一方面,深入分析,摸清家底。機構改革后,袁州區原工商局、原質監局、原食藥監局“三局合一”組建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監管專業要求與監管人員素質不相匹配。監管隊伍專業性不強、年齡結構嚴重老化,有效承接監管職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學習消化;監管任務與監管人員數量不相匹配。袁州區有食品、餐飲經營戶1.5萬余戶,而監管人員只有100余人,專業人員更是十分缺乏,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另外,鑒于食品安全的動態性、反復性和復雜性,短時間內通過傳統的面對面、手把手、點對點的監管方式已無法適應新形勢。

另一方面,直面難題,突破路徑。難題在前,責任在肩。該局在現有的基礎上,針對市場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在全國無模板參考的條件下,新局剛剛組建就出臺了《袁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一個五年綱要(2016年—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為改變原有重監管輕服務傳統思路,探索建立“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與服務”新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撐。

建立機制,開創監管與服務新局面

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堅持“互聯網+”發展理念,聚焦熱點難點,圍繞“數據采集、數據展示、數據運用”,以誠信體系為目標,以征信服務為入口,依托個協、消協組織,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整合現有工商登記注冊食品等經營戶數據,把商品和商品服務數據化、網絡化,探索建立“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與服務”新機制,讓分散的實體、個體成為具體的數據連起來,流動起來,實現“技術換人”、科學監管。

建立“互聯網+一票通”追溯系統,實現數據采集智能化。通過將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食品安全臺賬管理有效結合,以流通環節大中型超市、批發企業為主要對象,以進貨查驗記錄為主要內容,將食品的商標標識、廠名、廠址、有效期等詳細情況全部錄入電腦,生成電子臺賬,并及時傳送給市場監管部門備案存檔,形成進銷貨“互聯網+一票通”追溯系統,完善食品源頭數據采集管理,實現追根溯源。目前,在袁州區所轄宜春中心城區所有大中型超市、批發商的預包裝食品、大型農貿市場的農副產品均可追溯。市場監管部門可實時監管經營主體,了解食品等商品質量與流向,追溯不合格產品源頭,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經營者、消費者也可以隨時查詢并打印電子小票,每件商品的詳細情況及來龍去脈清晰可見。據了解,截至目前,市場監管人員共上門確認完善數據1.5萬余戶,收集食品餐飲數據共計30余萬條 。

建立“互聯網+視頻監控”系統,實現數據展示透明化。在大中小學校及幼兒園食堂、食品加工廠、大酒店等重點監管企業組織開展“潔廚亮灶”, 打造“透明廚房”,實現食品加工的全程監管。市場監管人員可以在該局指揮調度中心進行實時監控,也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后廚的實時視頻,隨時“查崗”執法。同時為加強監管數據展示更加透明,每家企業都能生成一個獨有的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手機掃一掃就能實現對企業后廚或者現場的深入了解,后廚可視、可感、可知,店堂內的經營、消費等情況一目了然,實現由監管部門單一管理向企業主體、消費者、監管部門多重管理轉變。據了解,截至目前,該系統已覆蓋了宜春中心城區大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堂、大酒店、食品加工廠等各類經營戶400余家。

建立同城315移動綜合執法系統,實現數據運用最大化。該局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充分運用監管數據,實現數據運用最大化。在所轄宜春中心城區規模以上的超市、食品、餐飲等經營戶安裝APP監控設備的基礎上實施視頻實時聯網監管,構建以監管數據為依托,以所有食品、餐飲等經營戶為主體,以地圖為紐帶的智慧平臺——“同城315移動綜合執法系統”,分為PC版,同城315執法版APP和同城315公益版APP三大載體。該系統利用地理信息服務將監管對象一一在地圖上標示出來,同時以不同的警告色標示該監管對象歇業、無照經營、證照快過期、證照已過期等當前狀況,實現“監管態勢地圖化”;將“掃碼”方式全過程引入主體信息采集和現場執法,執法人員通過“同城315”執法版APP實現線上執法、移動執法,依照相關提示進行催辦證照、提醒換照、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等相應工作。并隨時隨地進行遠程監控,提高市場監管水平和辦事效率;同步建立“監管”和“服務”兩大平臺,含有提示預警、執法流程等監管功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搜索點餐、導航等服務功能,實現監管與服務并重。

優化服務,鞏固提升食品監管新成效

近年來,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在鞏固中不斷探索發現新的需求,追蹤如VR、AI等新的科學技術,尋找應用場景,在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設、食品安全示范城創建等過程中探索運用VR全景技術,進一步鞏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與服務成效。

由“人工監管”向“智能監管”新轉變。通過實施“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與服務”機制,解決原始人工監管模式和落后信息系統導致的手工錄入繁瑣、數據不完整、數據沒有后續處理、執法效率低下等難題,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執法效率,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提升監管水平,直觀地體現監管效果,最大限度的消除違法違規經營行為,規范市場經營秩序。

由監管重點行業商品向一般行業商品新轉變。通過實施“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與服務”機制精準有效監管,解決監管人手不夠、綜合業務素質不高、執法手段落后等難題,實現由重點行業向一般行業、一般商品監管全覆蓋,消除監管盲區,最大限度地根除了制售假冒偽劣、“三無”及過期食品(商品)的生存土壤。

由單一監管向多重管理新轉變。通過推行“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與服務”機制,進一步倒逼食品經營主體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高食品安全意識,規范市場監管部門執法行為,提高監管與服務水平。同時,為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便利,營造安全健康的消費環境,實現食品安全管理的新轉變,構建監管部門、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監管的新格局。(周常青)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