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核酸檢測一役的兩天三夜
摘要:“新街口街道一共設立了24個檢測點,其中包括22個‘小點’和2個‘大點’?!毙ご胬蛑袊洕鷮笥浾呓榻B,“小點”即設立在居民家門口的檢測點,通常在街邊的相對空曠處,避免居民跑遠路。“大點”則主要是針對轄區工作單位和寫字樓等,如在轄區公園、舊造紙廠等檢測點,為航天金融大廈、交通隊等有關單位人員進行采樣。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檢測點中,平安醫院承擔了超過一半站點的檢測工作。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荊文娜
“我們小區大爺剛剛敲門說,明天下午社區集體組織核酸檢測。”1月21日晚,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鄒女士和朋友發信息說道。沒過多久,同處西城區的朋友也收到了小區物業發布的檢測通知。近期,隨著北京市順義區、大興區新冠肺炎疫情的局部集中暴發,1月22~23日兩天,北京市多個區分批次組織區域內居民、駐區單位工作人員開展核酸檢測。數據顯示,截至23日24時,北京市西城區完成大規模核酸檢測113萬余人次。
1月22~23日,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街道各檢測點緊張有序地開展核酸檢測。
“這一輪核酸檢測好高效啊,從檢測點的搭建到完成檢測,速度都很快。”“上午檢測,傍晚時分結果就出來了。”“雖然需要排隊等候,但行進速度很快。”……對于北京市這一輪開展的核酸檢測工作,市民普遍的感覺是“快”。而在這“高效”的背后,是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有關機構和部門的快速反應和日夜奮戰。短短兩天時間,即完成了居民和駐區單位工作人員的全面檢測。
肖存利和同事們在會議室全盤指揮協調負責站點的核酸檢測工作。
“剛開始有點懵”“不停接打電話”“工作緊張而有趣”“腎上腺素飆升睡不著”“終于平靜了”……對于迎戰本輪核酸檢測工作的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醫院院長肖存利而言,這些狀態都是她這兩天三夜來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讓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略感意外的是,接受采訪時,說起那幾天的經歷,高強度的工作讓肖存利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興奮、收獲滿滿。緣何如此?就讓我們看看她兩天三夜都經歷了什么。
第一夜:興奮而緊張
“第一晚剛接到電話時,一開始有點懵,隨后感到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緊張的是如何在做好日常診療工作的同時確保核酸采樣任務高質高效完成。”說起21日晚接到任務時的心情,肖存利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摸著頭微笑地說,那日下班后,她乘坐地鐵回家,嘈雜中接聽電話時才發現有未接來電。作為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的支持醫院,這家以精神衛生專業為特色,同時兼具綜合醫療服務功能的二級甲等公立醫院,首當其沖成為此次區域核酸檢測工作中的主力軍。“我們接到任務要求22~23日2天內完成轄區全員檢測,如果根據原先的應急預案,如果一天完成50%的工作量還可以。”然而,面對第一天就要完成80%的硬性要求,肖存利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雖然對預案也進行過演練,但與實戰還是有區別,面對即將到來的高強度工作和巨大壓力,接到任務后的她就不停地開始打電話溝通部署工作,從接到任務,到組織安排好有關工作,一共僅用了8個小時。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