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浦東樣本”30年:制度紅利帶來高效治理

2021-04-20 10:12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營商環境 上海浦東

摘要:營商環境對企業來說具有水之于魚的重要性,是重要軟實力、核心競爭力。今天的浦東,正把引領發展的“高站位”落實到服務企業群眾的“低身段”上,當好“店小二”主動發現問題解決企業痛點,不斷提高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聚焦制度型開放

補齊制度空白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邕^而立年,雄壯再出發,浦東仍在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密碼。浦東所承擔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新片區試點,處在制度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更加需要以系統集成指導新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設計和執行能力,主動承擔新開放舉措面臨的任務,促進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穩健推進。

在制度型開放方面,《通知》清單列出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成立涉外商事糾紛一站式解決工作室、試點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改革、浦東國際人才港構建人才服務生態圈等4項共8條創新舉措。

在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看來,聚焦制度型開放,就是要打造我國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開放旗幟,就是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行先試補齊制度空白點,推動正在探索的改革試點加快轉變為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為我國參與甚至引領國際經貿新規則打好基礎。

“排頭兵”意味著擔當與責任,“先行者”意味著勇氣和探索。浦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運營中率先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構建中國特色資本賬戶開放的新渠道,為未來人民幣資本項下自由兌換進行創新性制度探索。在本外幣一體化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中,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作為以人民幣為本位幣、本外幣規則統一的可兌換賬戶,實現本外幣跨境結算、人民幣境內結算以及賬戶內本外幣資金可兌換,改變專戶專管、??顚S玫目缇迟Y金流動管理模式,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設立資金跨境流動管理基礎性制度,各類自由貿易賬戶的資金活動及風險均控制在分賬核算單元內,同時構建自由貿易賬戶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形成“一線審慎監管、二線有限滲透”的資金跨境流動管理基礎性制度。這不僅有利于探索經常項目開放向資本項目開放逐步挺進的路徑,也促進了金融和實體經濟通過創新賬戶系統進行融合。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已率先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依法設立業務機構、就國際民商事爭議開展仲裁業務,對上海加快推進仲裁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浦東法院探索建立涉外商事糾紛一站式解決機制,成立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工作室,集合三方人力和資源集中開展糾紛化解和日常聯絡協調工作,形成軟、硬件專門化、統一化的一站式糾紛解決工作平臺。通過建立訴訟和仲裁銜接轉換快速通道、提供爭議解決機構名冊、完善外國法查明、幫譯服務等審判輔助性機制,形成糾紛化解合力,回應中外市場主體高效解決涉外商業爭議的需求。

從當年的“800壯士”到如今集聚近150萬來自各行業領域的優秀人才,浦東新區始終將人才視為“第一資源”,全力用不斷厚植的人才土壤,吸引天下英才近悅遠來。浦東產業創新升級,也亟須構筑“人才+科技+資本”等要素全球雙向流動的資源配置樞紐來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為進一步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浦東建成上海浦東國際人才港,打造高能級的人才服務綜合體和人力資源配置樞紐,通過搭建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和在線服務等功能平臺,打造高能級的人才服務綜合體和人力資源配置樞紐。全覆蓋集成整合人才審批業務,探索推出外國人工作居留審批“單一窗口”和“一網通辦”服務平臺,把多部門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實行“一表申請,一網辦理”,審批時限從12個工作日壓減至5天;全場景推進智能審批應用,通過附件智能識別、文本智能審核、機器自主學習等新技術應用,實現申請端智能化填報,申請人由表格填寫者轉變為校對者,實現審批端智能化審核,審批人由材料審核者轉變為復核者;全領域鏈接各類創新要素資源,推出“創業首站”“雙創加油站”等服務品牌,舉辦政策宣講、產業交流、項目路演等各類人才活動;全方位提供精品化個性化服務,設立高層次人才精品服務專窗,為專家及其團隊解決各類訴求。

為了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優勢,滿足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戰略任務對外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浦東新區成立了全國首個海外人才局,并制定發布《關于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試行辦法》,外籍高層次人才可憑其持有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作為創辦科技型企業的身份證明,與中國籍公民持中國居民身份證作為身份證明創辦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高效能治理

聚焦生活品質

當今的浦東,以占上海全市1/5的面積、1/4的人口,貢獻了1/3的經濟總量,成為上海經濟的增長極和發動機,必須率先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一手聚焦高質量發展,一手聚焦高品質生活,浦東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繁華都市和美麗鄉村的生活更有溫度。

在高效能治理方面,打造“城市大腦”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探索統籌核心發展權和下沉區域管理權改革、建立“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社會事業“15分鐘服務圈”、建設運行街面秩序智能管理模式、建立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記分管理制度、探索建設鄉村人才公寓等8項17條創新舉措被列為典型。

在浦東陸家嘴,15分鐘的距離內能辦不少事。以社區為圓心、以滿足群眾需求為著眼點,使群眾從家門口(村居委)出發,城市化地區步行15分鐘,遠郊地區騎行15分鐘,即可享受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浦東對缺配設施進行統籌考慮、全面補齊。搭建可視化信息平臺,對公共設施空間布局進行優化分析,實行項目清單化管理,對缺配項目做到掛圖作戰、逐一銷項;綜合運用單獨設置、復合疊加、整合嵌入、資源共享等多種模式,通過盤活存量增加一批,通過“家門口”服務站補缺一批,通過規劃完善建設一批,加快推動相關項目和功能落地。

通過打造“城市大腦”,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浦東新區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據介紹,“城市大腦”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打造“城市大腦”綜合信息指揮平臺,構建起主動發現、自動指令、快速處置、實時反饋的城市運行管理閉環;構建組織體系,整合城管、公安、生態環境等城市管理力量,貫通新區、街鎮、村居三級管理體系;建設應用場景,形成覆蓋設施、運維、環境、交通、安全、執法等領域的城市運行智能管理場景,并提取核心管理要素實現實時監測;加強系統集成,通過共享浦東各區域的監控視頻,接入市級部門和區級單位的業務系統,部署物聯網感知設備,實現視覺、聽覺、嗅覺一體化感知。

城市是人們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浦東為此探索統籌核心發展權和下沉區域管理權改革,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根據《關于浦東新區統籌核心發展權和下沉區域管理權的意見》及配套實施辦法,加強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規劃和綜合平衡,提升基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強化區級層面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規劃和綜合平衡,把鎮一級的區域規劃、招商引資、基本建設等核心發展權統籌到區層面,進一步提高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強化街鎮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職能,把綜合管理、綠化市容、房屋管理等管理權下沉到鎮一級,賦予鎮在人事考核、規劃參與、重大決策建議、法治建設等方面的權力,進一步增強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建立重要協調事項基層約請制度,基層遇到難題可向上級職能部門發出約請,相關部門要盡快安排,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實現“部門圍著街鎮轉、街鎮圍著村居轉、村居圍著群眾轉”。

通過推動教育、衛生、民政等多個部門服務資源下沉到村居,浦東在上海市率先試點建設覆蓋全部村居的“家門口”服務體系,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村居委設立家門口服務站,自2017年起,浦東把全區所有村居委辦公場所改造成“家門口”服務站,堅持辦公空間趨零化、服務空間最大化、服務項目標準化、服務標識統一化?;竟卜障鲁?,通過區級機關下沉行政服務資源、區域化黨建整合社會資源、社區挖掘自身資源,浦東為居民就近提供黨群、政務、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區管理等七大類基本服務。對于完善服務功能,在村層面,“家門口”服務中心統一設置“四站一室”,包括黨建服務站、市民事項受理服務站、文化服務站、聯勤聯動站和村衛生室;在居民區層面,“家門口”服務站統一設置接待、服務、議事、活動等四大功能區域。“家門口”服務已成了浦東改革為民的新尺度。未來,浦東還將打造可閱讀、能漫步、有溫度的高品質城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浦東開發開放30余年創造了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的一個個重要奇跡,“浦東經驗”正是黨和國家關于經濟開發區發展模式的科學決策和規劃的成功樣本。屹立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立之年的浦東將繼續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以“勇當標桿、敢為闖將”的精神,領航新征程,汲取新經驗,續寫新輝煌。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