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營商環境評比“正本清源”
摘要:投資者需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確認哪些評價值得參考;個別地方政府可能在虛假的名次中獲得了榮譽感,因此不去全力推動真正的改革。這種“合謀”的欺騙,是不可被忍受的。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5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就營商環境排名表示,將堅決斬斷營商環境評價背后的“利益鏈條”,嚴格禁止借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之機,向地方政府、市場主體收取參會費、培訓費,嚴格禁止以提升名次、頒發獎項為名,向地方政府、市場主體收取“好處費”“贊助費”。話音剛落,近日多地叫停委托給第三方的營商環境評價排名項目。
本來,營商環境的官方評價體系和民間評價體系并存也未必就是壞事。畢竟,我們能看到的不少全球大學排行榜、全球商學院排行榜、福布斯財富排行榜,以及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等等大都出自民間機構之手,其權威性和可信度來自各機構長期形成的口碑。除此之外,肯定也充斥著各種不入流的排行榜,會被大浪淘沙。
排行榜這種評價形式西方社會運用起來已經駕輕就熟,但在中國還是個新鮮事物,包括我們積極加入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也不過就是這幾年的事?,F在我們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并不斷完善的官方評價體系,再有一些學術性、公益性甚至商業性的第三方評價機構探索更加多元的評價視角,也不錯,需要這些信息的投資者和市場主體自己去權衡就好。但目前,國內營商環境評價界里的一些“潛規則”搞壞了生態,一些“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由于營商環境被列入地方政府的考核內容,一些人嗅到了“商機”,利用了地方政府渴望得到認同和宣傳當地的心理,拉個草臺班子、弄個評價指標就敢給全國的城市或開發區打分排名,再通過舉辦活動販賣并不權威的排名,從而使得各種虛虛實實的排行榜滿天飛。
但據筆者觀察,幾乎所有的榜單上,排在前幾名的,都是北上廣深等早就被大家認可的城市,只是前后順序不同而已;真正有爭議的,往往是“新一線城市”和“新二線城市”,這些城市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前進的速度和方向不一,但總體上水平相近或發展預期相似,對營商環境的評價十分敏感。因為對城市的評價一旦廣泛形成,會實實在在地影響到當地人口增量和投資流入,所以它們有一爭高下的需求。當然,排名也是一種新的政績表現,個別地方官員的樂此不疲很容易理解。
但同時,企業和投資者也希望得到更透明、更真實的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因為這對企業和個人的長期發展以及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他們不僅關心排名,更關心細分領域的各種“硬核”實用數據和客觀分析。
我們都知道,有些排名和報告打著各種“中國”“全國”的幌子,操作機構看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赡苜Y深市場主體會輕易識破,但有時謊言說多了,難免會有人信,等發現不是那么一回事時,投入其中的時間、金錢、精力覆水難收。
因此,“有償”虛假排行榜所帶來的危害大矣。投資者需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確認哪些評價值得參考;個別地方政府可能在虛假的名次中獲得了榮譽感,因此不去全力推動真正的改革。這種“合謀”的欺騙,是不可被忍受的。
金賢東這次明確表態,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營商環境評價不設“排行榜”“獎牌榜”,更不會向任何城市、單位收取費用。官方機構的權威性毋庸置疑,筆者希望在營商環境評價這個領域,能有更有效的監管機制,讓“劣幣”不能驅逐“良幣”,讓真正有價值的評價機構和報告脫穎而出,使得各種營商環境評比能從亂象中走出來,達到“正本清源”。(季曉莉)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