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2021-06-18 10:36 中國發展網
新興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

摘要:廣州密集發布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若干規定、全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各部門與各區政府相繼出臺配套政策。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體系不斷優化,不斷推進政策落實落細。

中國經濟導報 呂沁蘭、記者劉寶

近日,廣州市黃埔區入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產業基礎雄厚的地方”的督查激勵,這也是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第三次獲此殊榮。

據中國經濟導報了解,廣州是廣東省唯一連續三年(2018、2019、2020)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表彰的城市,也是全國獲得三連冠的三個城市之一。其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建設成績突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記者從通報內容了解到,2021年,黃埔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重點項目將被優先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給予較大額度和較長期優質信貸支持,在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申報中給予名額傾斜,推動優先設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子基金。

一、重大項目建設托起產業發展三級跳

據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州一直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生物醫藥更是重中之重,集聚生物醫藥產業優勢資源,狠抓重大項目建設。2018年推進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一批高精尖重大項目建設,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19年積極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生物島實驗室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創新平臺,推動領軍企業在特色優勢領域組建產業創新中心,全面提升生物醫藥產業自主創新能力;2020年重磅出臺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全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推行“鏈長制”,全產業鏈謀篇布局,保障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鏈穩定安全可控,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廣州市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長6.2%,遠超同期GDP增速(2.7%)。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占GDP超5%,已成為廣州市戰略性支柱產業。同年,醫藥制造業產值逆勢增長13.7%。

產業政策方面,廣州密集發布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若干規定、全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各部門與各區政府相繼出臺配套政策。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體系不斷優化,不斷推進政策落實落細。

二、匯聚產業鏈優勢資源打造創新沃土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壯大,需要凝聚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力量。廣州通過打造產業協同創新機制、承辦行業重大活動、匯聚高水平產業人才等方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一片“創新沃土”。   

為更好鏈接生物產業從研發到應用涉及到的各領域,成立了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匯聚“政產學研醫用融”200多家單位,建立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機制,累計參加對接活動的企業有240家次,引導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高效對接、優勢互補,并促成產、學、研、醫多個市場主體達成合作意向。

在人才引進方面,廣州集聚了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3位院士、229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同時,全市高校的生物醫藥占理、工、醫類高??萍既藛T的比重超過60%。廣州高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GE醫療集團、愛爾蘭國家生物工藝研究培訓所(NIBRT)共建廣州生物制造工藝學院,每年將培養超千人的生物醫藥應用型人才。

同時,廣州還通過組建生物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總規模60億元的新興產業發展資金,至2020年補助70多個生物醫藥項目。設立中以生物產業投資基金、廣州安健信醫療健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廣州越秀生物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廣州市達安醫療健康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等生物與健康領域專業化產業投資基金。2020年度,廣州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

三、強化原始創新驅動提高造血能力

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更是生物產業的原動力。廣州通過建設一批重大科研創新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進集群內協同創新等方式,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3649個藥品、6758個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百濟神州原研PD-1單抗、銘康生物自研藥物銘復樂已納入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抗疫期間,廣州牽頭承擔省全部5大項國家科研應急項目,磷酸氯喹等4項成果和技術被納入國家診療方案;省科技廳向聯合國重點推薦的連花清瘟膠囊等4個項目均由廣州地區單位承擔。生物島實驗室開發的AI輔助診斷系統在全國推廣使用。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發展引擎,廣州還聯通灣區各城市實現協同發展,實現產業的能級躍升。生物島實驗室與港大、港中大、港科大等共建聯合研究中心,達安、金域、凱普等龍頭企業與港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院校及香港科技園開展研發合作,廣藥在澳門設立國際總部并在建設產業基地;香雪與澳門大學共建中醫藥創新轉化平臺。國際上,與新加坡共同建設廣州知識城,搭建了中沙、中以、中歐等國際合作平臺。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大學等聯合設立研究院,與以色列戰略合作設立的中以基金已在廣州市投資了多家合資企業,全部落戶廣州國際生物島和廣州科學城,涵蓋眼科、腦科、骨科等生物醫藥領域,均具有一定的國際先進性。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