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王勇:打造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改革創新引領區

2021-06-17 11:21 中國發展網
粵港澳大灣區 營商環境

摘要:深化互聯網司法模式創新,通過互聯網時代訴訟理念重塑、模式重構和流程再造探索更多網絡空間治理新路徑?!兑庖姟愤€就數據權利和個人信息保護、宜居生態環境建設等提出不少創新舉措。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  記者皮澤紅報道  6月1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廣州法院服務保障營商環境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改革創新引領區 服務保障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建設 助力廣州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翔參加發布會并介紹有關情況。

《意見》是廣州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營商環境建設的決策部署,發揮發展優勢、立足當前形勢、把握未來趨勢,提出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的“4.0版”。《意見》從對標“十四五”規劃部署、推進司法改革、深化智慧法院創新、優化涉外審判機制、推進隊伍“四化”(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等五個方面提出了50項工作規劃,系統謀劃了廣州法院服務保障廣州打造全球營商環境新標桿的重點舉措,是廣州法院今后一個時期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首次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改革創新引領區”,依托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在廣州中院設立的首個司法改革與創新研究實踐(廣州)基地,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推動形成一批示范性司法改革創新項目,打造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品牌,同時瞄準“減時間,降成本,優化辦理結果,落實世界一流司法框架”目標,培塑廣州營商環境實踐樣本,提升服務保障大局能力。

《意見》凸顯“改革不停步”的創新進取精神,以司法改革為抓手,從15個方面發力破除制約發展的機制障礙,推動營造公平公正可預期的司法環境。全力推進“四新”(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經濟司法保護、促進競爭與創新良性互動、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金融市場法治化治理等方面機制創新,加強對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要素的司法保障,助力廣州打造全國乃至全球資源配置中心。提出加強“無產可破”案件經費保障、破產事務辦理便利化改革等系列舉措,探索預重整規則和實踐、個人債務集中清理和跨境破產協作,推動廣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破產重整中心。推進大灣區執行聯動機制建設,健全守信激勵、信用懲戒分級管理和失信修復舉措,助力廣州打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國標桿城市。深化互聯網司法模式創新,通過互聯網時代訴訟理念重塑、模式重構和流程再造探索更多網絡空間治理新路徑?!兑庖姟愤€就數據權利和個人信息保護、宜居生態環境建設等提出不少創新舉措。

《意見》圍繞把握司法領域科技發展先機和推廣廣州智慧法院建設的成功實踐,強調持續深化智慧法院創新,助力解紛提質增效,讓司法環境更加高效便捷透明。提出深化前沿科學技術的司法應用,創新打造以“互聯網+5ABCD”〔即5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區塊鏈(Block 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為支撐的“AOL(All OnLine)全業務線上辦理體系”,著力在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監管、智慧服務、智慧解紛等領域錨定目標任務、推動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推動法院、檢察院、司法局、仲裁委等組成可信的司法區塊鏈聯盟,打通各機關的數據互認,助力提升整體司法效能。聚焦在陽光透明司法領域推出更多“廣州標準”,進一步強化對市場主體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保護,深化司法公開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完善營商環境公開平臺信息發布機制,促進平臺從單向披露轉為多向互動,讓司法活動、訴訟結果更加公正透明可預期。

《 意見》聚焦服務保障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堅決貫徹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求,以涉外審判精品戰略為抓手,創新提出10項優化涉外審判機制、服務“雙區”建設的機制舉措。比如,著力構建與發展相適應的涉外案件管轄體系,在嚴格遵守我國法律、堅決維護我國司法主權的基礎上,為中外市場主體提供普惠均等的司法服務;完善跨境司法送達協助、域外法查明與適用機制,探索委托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送達,推動籌建全國一流的“域外法查明通”平臺;聚焦提升涉外審判影響力和公信力,深化實施涉外審判精品工程,加強涉“一帶一路”建設案件專業合議庭建設,在堅持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探索推進專家證人、屬實申述等跨境訴訟規則銜接;推動在南沙率先建立跨境商事爭議解決中心,打造涉外涉港澳臺審判示范窗口;加強司法交流協作,推動建立大灣區司法協作公共平臺,推動與深圳共建訴訟服務“廣深通辦”機制,深化與港澳司法人員、律師、專家學者的交流研討。

《意見》最后一部分從夯實營商環境建設的人才根基角度,提出持續推進“四化”隊伍建設,明確了4項具體措施。首先強調政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提出實施“政治鑄魂工程”,完善審判權監督和廉政風險防控等機制;在專業能力建設方面,通過實施“一工程兩階梯”計劃(百名審判業務專家工程、審判業務專家階梯計劃、未來法官階梯計劃)培樹一批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具有國際視野的民商事領域的專家型法官,將海內外知名學者、專家和國家機關、專業機構、新興行業中在相關領域具有領軍水平的人才廣泛吸納到廣州司法智庫,為廣州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來,廣州法院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家發改委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法院牽頭的全部2項指標連續2年居全國前列,其中衡量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質效的“辦理破產”指標連續2年排名全國第1,代表了全國最高水平;衡量民商事司法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從2019年的全國第5躍升到全國第2,居全國領先行列。在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數助決策”項目發布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中,廣州法院執結率、民商事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小額訴訟程序及簡易程序適用率均排名前列、表現優異,其中,執結率排名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第1。在中國社會科學院5月發布的《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21)》中,廣州中院司法公開繼續領跑全國,連續第6年排名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榜首,實現“六連冠”;南沙自貿區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排名專門性法院第1、第2,同時分別居所在的自貿區法院、互聯網法院序列第1;越秀區法院居全國基層法院第3。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