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規劃亮點頻頻

2021-06-21 18:05 中國發展網
十四五 松江新城

摘要:到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達到110萬,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創策源地、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帶、產城深度融合的世界級科創走廊,基本建成“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基本建成卓越的長三角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上海報道 “‘十四五’時期,松江新城將對標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堅持“科創、人文、生態”卓越價值取向,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為戰略依托,以“松江樞紐”門戶樞紐為戰略支撐,建設面向長三角、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人民城市,打造科技創新策源與高端產業引領的科創之城,高鐵時代“站城一體”與“四網融合”的樞紐之城,數字經濟與數字產業相融合的數字之城,綿厚歷史與新時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6月21日,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介紹了《松江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

到202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將達到95萬,規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8%,研發(R&D)投入強度達到5%,工業固投年均增長率20%,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200家,各項核心和先導性指標繼續走在前列,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重要科技創新策源地,基本形成獨立的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功能和地位。到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達到110萬,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創策源地、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帶、產城深度融合的世界級科創走廊,基本建成“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基本建成卓越的長三角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程向民介紹說,“十三五”以來,松江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一高地、三生態”定位,全力謀劃并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從秉持新發展理念的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國家戰略重要平臺,并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4%,地區生產總值絕對量年均增長10.2%,規上工業產值、進出口額、上市企業數等核心和先導性指標躍居全市前列。“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城市品質持續提升。成功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區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鄉村振興滿意率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續位居全市前列。全區常住人口創歷史新高,達到191萬,65歲以下人口占比89%。上海科技影都集聚全國1/3影視企業,成為上海文化新地標。以9站23線松江樞紐為核心的“四網融合”規劃布局確立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建成,成為上海中運量有軌電車試點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十三五”新建及啟動建設學校67所,形成環大學城基礎教育高地。

具體來說,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松江堅持思維跳出“老框框”、思想不背“老包袱”,著眼四個“新”、體現四個“高”的特征。

一是新定位,堅持高標準規劃。松江將增創“一廊一軸兩核”空間發展優勢。一廊:即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體現科創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強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一軸:即城鄉統籌發展軸,縱橫松江南北、聯動城市鄉村,促進均衡全面發展。兩核:其一是“松江樞紐”核心功能區,以“循環無窮、高質量發展”為理念,打造“產城一體”“站城一體”的要素資源配置重要門戶樞紐。站體工程計劃2024年建成,規模9臺23線,站體面積12萬平方米年客流量預計達2100萬人次,可直達80%以上長三角主要城市。松江樞紐核心功能區規劃面積2.47平方公里,集綜合交通、科技影都、現代商務、文化旅游、智慧物流等功能為一體,將成為松江新城未來的CBD。其二是“雙城融合”核心功能區。松江擁有13所大學、十余萬師生,推動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學城深度融合,強化G60科創走廊大學科技園創新策源功能,促進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加速發展。松江全域在松江新城基礎上,聯動東北片產城融合、西北片文旅融合、浦南片城鄉融合“三片”高質量發展。

二是新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是松江新城發展的第一動力。松江將瞄準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和產業體系,著力打造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成為上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五型經濟”重要承載區,著力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和集成電路、現代裝備、人工智能等若干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已集聚G60腦智科創基地、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上海超硅半導體、恒馳新能源汽車、海爾智谷等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3500億元;ALD光伏工作母機、新型航空發動機、超硅AST大硅片、體細胞克隆猴、申威服務器等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第三新內涵,創造高品質生活。一是將增強樞紐門戶的功能內涵。深化以松江樞紐為核心的“四網融合”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以滬松快速路為新城干線,強化松江樞紐和虹橋樞紐聯系。今年將實現12號線西延伸開工建設,遠期將推進23號線西延伸等,加強與中心城、其他新城的聯系。完善“井”字型高速立交匝道體系,加快提升有軌電車網絡的密度和覆蓋面。二是將增強產城深度融合的功能內涵。完善與產業分布、人口規模、人口結構相匹配的城市商業配套和住房用地供應體系,高標準建設新城中央商務區,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設施共享、功能融合。三是將增強公共服務的功能內涵。加大優質教育、衛生公共資源引進。深化環大學城基礎教育新高地建設,“十四五”新建擴建學校48所。加強與華師大、上外、上師大等高校合作,新建兩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構建一流高中集群。新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松江分院、交大醫學院松江研究院等,推進九院松江分院建設,新建區公共衛生中心、區牙防所、區眼防所,打造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標準規劃建設市級松江新城體育中心大型賽事館,積極承辦世界高爾夫錦標賽、佘山國際半程馬拉松等重大體育賽事。四是將增強人文生態的功能內涵。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實施人文松江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人文松江活動中心,深化廣富林文化遺址建設,打造“二陸”讀書臺等文化新地標,編纂“一典六史”,加快發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開辟“遠看綠水青山,近看人文天地”新境界。

第四新賦能,引領高賦能治理。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開展產業數字化試點,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數字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群,率先建成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生態鏈。深化“兩張網”功能,建設“物聯、數聯、智聯”的城市數字底座,打造智慧城市、數字城市。爭創“長安杯”四連冠,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