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南水北調,除了讓北京人的水越喝越“甜”,還有什么?

2021-07-05 14:25 中國發展網
丹江口庫區 丹江口水庫 南水北調

摘要:截至今年5月8日,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向北京調水64.59億立方米,其中向水廠供水42.92億立方米,向水庫存水7.35億立方米,向水源地、重點功能區補水14.3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北京城市水源壓力。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宋璟綜合報道

上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發布《關于推進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對口協作工作的通知》,明確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對口協作期限延長至2035年,《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對口協作工作方案》確定的對口協作關系和政策措施保持不變。

乍一眼看,你也許會很快忽略這條通知,但實際上,它卻關系著一項惠及上億人的重大工程——南水北調。

丹江口水庫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水域橫跨鄂、豫兩省,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為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中線24個城市供水。其中,河南省13個、河北省9個,還有北京市、天津市。

640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自從南來之水進京后,身邊小伙伴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質穩定!口感清甜!但南水帶來的只有這些嗎?還有哪些意料之外的好處?未來的南水北調又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小編今天就嘗試捋一捋。

“上風上水”不再是優勢,供水格局已改變

在有著千年古都之稱的北京,“上風上水”這個詞曾經被不少人用來對比南北城的水質差異。處于“上風上水”處的北城人民,轄區內有當地最大的地表水廠第九水廠,因此居民供水更多來自地表水,水質相對軟而清;而在南城,由于更多采用地下水,水質相對渾濁且偏硬。雖然都是達標的自來水,但口感和使用體驗卻有著明顯差別。

楊女士一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豐臺,因此對于南城的水質,她表示自己最有發言權。“原來的水堿特別多,做完水以后壺底總是厚厚的一層,總得清理,不然就得換壺。”同楊女士一樣,南城居民王滿倉喝了大半輩子地下水,過去家里用的鋁制水壺常常滋生水堿,需要定期用鑿子鏟堿塊,每次都能鏟出一小堆兒。

但是沒錯,這些都是“原來”“過去”,現在,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因為南水北調來了。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線通水。12月27日,歷經1200多公里跋涉的丹江口水庫來水奔涌進京。根據《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總體規劃》,每年將為北京輸水約10億立方米。這10億立方米中,近七成用于自來水廠供水,還有部分補充進了密云、懷柔、大寧、十三陵等大中型水庫,同時為城市河湖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

實際調水的量,比規劃的更大一些。

除了首年2014-2015年度調水7.03億立方米之外,此后中線入京的供水量逐年增加,工程穩步達效。

2015-2016年度調水11.05億立方米,超過國家分配水量,提前完成了國家南水北調工程5年達效的要求。  

2016-2017年度調水10.32億立方米。     

2017-2018年度入京水量達12.10億立方米,成為歷年來北京調水最多的一個調水年度。    

2018-2019年度,南水北調中線惠南莊泵站向北京年度供水累計11.19億立方米,提前10天完成北京供水計劃。

到2019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周年發布會上,時任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南陽市的副市長孫昊哲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每年輸水入京11億立方米,相當于北京二環一圈、16米高的大水立方。” 而如果以200萬立方米容積的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作參照物,南水北調每年給北京輸送的水量相當于500多個昆明湖。

如今,根據北京水務局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8日,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向北京調水64.59億立方米,其中向水廠供水42.92億立方米,向水庫存水7.35億立方米,向水源地、重點功能區補水14.3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北京城市水源壓力。

同時,截至目前與之相配套的工程包括:北京市累計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干線80公里,市內配套輸水管線約130公里(含團成湖調節池向密云水庫反向輸水管線22公里);新建和改造自來水廠8座,總規模375萬立方米/日;新增調蓄設施3處,容積4000萬立方米,實現了南水北調中線水與密云水庫的連通,工程年接納來水能力超過10.5億立方米,實際年均調入水量12億立方米左右。

一個實打實的變化是:北京市中心城區供水中,已有70%是中線水源,同時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區域也用上了南水北調水。以中心城區為主,北京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300萬人。中線水業已成為保障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原先所謂的“上水”不再是上水,南城人民和北城人民共同用上了以地表水為主的自來水。

“南水”潤京,還有這些變化

除了直接緩解用水短缺之外,“南水”給北京還帶來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變化。

首先是水質的改善。

自打南水進京,6年了,王滿倉再也沒因為除水垢而摸過家里的鑿子。

2018年,大興西紅門地區的居民們也使用上了南水北調的水,住在西紅門某小區的張女士高興地表示:“之前家這邊的自來水口感常年不好,水堿多,自打2018年開始,感覺這水比以前好喝多了,苦咸的味兒沒有了,沏茶味兒正了,做飯也更香了。”

“原先總說咱北京的水硬,燒開后水垢多,有時喝到暖瓶底兒的水都牙磣。” 北京市水文總站總工程師黃振芳解釋,“實際上,這與過去供水高度依賴地下水有關。距地表越近的水,與地面和大氣越接近,能夠快速更新,而埋藏越深的‘老水’,循環慢,總硬度、礦物質含量都會相對較高。”

其次是地下水的回升。

自2015年啟動運行的南水北調密云水庫調蓄工程,已向密云、懷柔、順義地下水源地補水超過3.5億立方米,促進了水資源的涵養和恢復。密云水庫蓄水最高回升至26.84億立方米。

地下水持續超采狀況得到遏制,自2016年起北京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現已累計回升3.72米,增加儲量19.0億立方米。北京市水文總站統計的數據顯示,密懷順平原地下水平均埋深由2014年末的28.76米減小至2020年末的23.6米,地下水埋深已恢復到2008年前的水平。

清華大學龍笛、楊文婷、趙建世等的一項研究顯示,南水北調中線輸水置換地下水開采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為40%,由于農業灌溉效率提高等因素導致的灌溉用水減少對地下水恢復的貢獻為30%,降水自2008年以來相對于1999年至2007持續干旱時段的增加,對地下水穩定和恢復的貢獻為30%。該研究成果形成了《南水北調使北京地下水位穩定》一文,于去年7月刊發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