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2021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聚焦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

2021-09-01 10:17 中國發展網
金融科技

摘要: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應用、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是近年來由央行、證監會分別推出的兩項科技監管重點工作,被業內譽為中國版“監管沙箱”,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兩個“監管沙箱”北京工作組的唯一行業智庫單位,深入參與工作方案規劃、項目征集評審管理、信息化建設支持等相關工作,為監管部門及申報單位做好服務支撐。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金融科技在中國迅猛發展,促使金融機構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其服務實體的效率和包容性也由此大幅提高。記者從2021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組委會了解到,將在首鋼園區舉行的2021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平、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螞蟻科技、京東科技、金融壹帳通等科技企業將會給觀眾帶來最炫酷的金融科技最新成果,體驗未來金融的前沿技術。

保險科技迭代更新

擁抱科技成為保險行業謀求發展、打造新生態的重要路徑。本屆展會上,一大批保險科技服務成果將集中亮相。據了解,中國太平將通過科技智能互動方式和多元化內容呈現,向參會人員展示長期護理險智能管理平臺、視頻理賠系統、智慧營業廳、人機融合智能工作臺、聞聲識人系統、智能技術共享平臺等科技創新成果,從提升效率、增強風險防控以及改善用戶體驗等方面彰顯中國太平“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展示中國太平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軟實力。

在“央企情懷、客戶至上、創新引領 、價值導向”戰略要求下,中國太平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重點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并將其貫穿保險營銷、運營服務全鏈條全周期,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客戶滿意度。依托多層次的運營服務體系,中國太平自主研發的“智能雙錄”系統于2020年上線,將客戶錄制時效由平均26分鐘縮短至12分鐘,顯著節約了客戶的時間成本。同時,公司開發的“E掌柜”移動保全創新工具,有效簡化了業務員和客戶的操作流程,讓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利用線上系統完成業務辦理。2020年,通過此系統,中國太平為客戶線上服務超過123萬次。

中國人壽財險公司近年來的科技創新驅動企業建設之路,走得也是越來越穩。無論是加快推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業務流程升級改造的“上云用數賦智”行動,還是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興數字產業,并面向互聯網渠道以及應對移動化趨勢而建設創新型服務架構及經營服務模式,中國人壽都力爭在客戶體驗、線上線下融合、車險精細化經營、非車險新領域拓展等領域形成競爭優勢,提升科技關鍵能力,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本屆展會上,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將推出家財險安防管理系統,一旦風險事件觸發傳感器后,上方顯示屏呈現對應區域的報警信息及相關家財險產品示意。

創新場景貼緊民生

隨著金融科技應用的不斷落地,除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看得見的服務,更多“看不見的服務”將成為本屆服貿會上的亮點,數字經濟趨勢的引領,讓大數據、云服務、新基建等成為眾多參展商的關鍵詞。在金融服務領域,除了銀行機構的參展,眾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本次展覽中亮相,他們將帶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解決方案,用實踐案例來展示科技為金融服務帶來的全方位提質增效,雖然這些“黑科技”不直接面向消費者,卻已經滲透到人們參與金融與投資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創新惠及的不僅僅是企業,還有廣大百姓。

據了解,作為首次參展服貿會金融展的金融科技企業,金融壹賬通的展區分為智慧政企、銀行、投資、保險等模塊,通過交互展示、視頻介紹及人員講解等方式,將為觀眾展示科技背后一個個真實的服務場景及鮮活的服務案例。在智慧政企模塊,工作人員介紹其運用科技手段推動“數字政府”建設的案例成果:基于政府監管事務等場景的特點,金融壹賬通智能政企服務賦能政府運用數字化平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備受各方好評的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正是基于這一技術方案的支持,實現把政府服務、產業服務、金融機構服務和廣大小而散的中小企業聯合在一起的目標,通過生態平臺打通信息,跑通場景化金融產品,引導金融服務下沉。上線一年多來,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已服務了近百萬家當地中小企業,為經歷“疫情寒冬”的中小企業輸入了新的發展動能。據金融壹賬通展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是金融壹賬通在服貿會的首次亮相,帶來的技術解決方案在賦能政府監管、銀行、保險、投資等領域都已實現成熟的應用。

服貿會期間,京東云將攜聯結產業供應鏈的第三代數智化金融云,以及在數字人民幣試點過程中的供應鏈+場景+技術的服務實踐進行重磅亮相,沉浸式全方位展示其助力金融機構深度聯結產業生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實踐。

作為行業第三代金融云,京東金融云的核心定位是“聯結產業供應鏈的數智化金融云”,而依托于“金融數字化實戰錘煉”“云原生+自主可控+模塊化”“產業聯結驅動業務增長”三大特點,京東金融云可助力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中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和未來需求的云原生底層能力、數據智能能力、業務創新能力、場景拓展能力、產融結合能力、智能風控能力以及全場景營銷與運營能力,在實現技術自主可控的同時實現模式的全面升級。目前,以聯結產業供應鏈的數智化金融云為核心,京東金融云體系已為包括銀行、保險、基金、信托、證券公司在內的超780家各類金融機構提供了數字化服務。

中國版“監管沙箱”再下一城

在金融服務專題展中,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金融科技”領域展示承接單位,攜手中科軟、恒安嘉新、數牘科技、知道創宇、中誠信數科、洞見科技、醫渡云、光華保險等業內優秀金融科技企業提供金融科技創新應用、保險科技、監管科技等相關服務、產品或內容展示,共同彰顯北京現代金融科技業蓬勃發展態勢,描繪金融科技浪潮的“北京時間”。

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應用、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是近年來由央行、證監會分別推出的兩項科技監管重點工作,被業內譽為中國版“監管沙箱”,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兩個“監管沙箱”北京工作組的唯一行業智庫單位,深入參與工作方案規劃、項目征集評審管理、信息化建設支持等相關工作,為監管部門及申報單位做好服務支撐。

據了解,中國版“監管沙箱”也將亮相本次服貿會,其階段性成果展示頗獲矚目。據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無論是業務創新還是技術創新,監管先行是金融科技守正發展的必然步驟,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是業務拓展的前提條件。中國版“監管沙箱”作為金融科技新型監管工具,主要聚焦金融監管標準制定,推動建立健全的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央行創新應用工作自2019年12月在京率先啟動,已歷經一年多的測試推廣,22個創新項目于2020年1月、6月、12月相繼公示,正式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創新項目技術應用前沿,業務場景覆蓋廣泛,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生物識別、5G、物聯網等技術均有展現,信貸普惠、數據融合、便民數字化均有體現。資本市場創新試點于今年2月在京啟動,目前來看各大持牌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申報踴躍,智能投研、風控合規、基礎設施建設等不同方向的創新項目類型廣泛。據了解,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將繼續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全面評估創新項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持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應用工作有序開展。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