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專家:銀發經濟是非常好的引領性產業

2021-10-11 13:42 中國發展網
銀發經濟

摘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瑞明教授指出,就產業而言,選擇銀發經濟作為引領性產業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近日,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陜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研討會發布《欠發達地區如何應對老齡化與發展轉型的多重壓力》主題報告、《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產業發展規劃》。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瑞明教授指出,就產業而言,選擇銀發經濟作為引領性產業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具有三個非常好的特點:一是市場需求廣,當中國的老齡化慢慢要加重的時候,它的前景毫無疑問是非常好的,這個市場需求是非常廣的。二是產業領域非常廣闊,銀發經濟牽涉到的不光是某一個具體的產業,而是全產業鏈,二三產業里都有,二產各個環節都要相互配套,三產各個產業都要做一個發展。三是這個產業非常新,雖然從國際上來講并不是那么新,因為國際有非常多很好經驗,但在中國可以看到全國的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以銀發經濟、養老經濟、康養為引領產業發展其實并不是太多,也并不是太超前,因此臨渭能夠超前布局非常好。

他同時指出,在這樣一個廣闊市場前景下,臨渭選擇銀發經濟作為引領性產業可以看到幾個特征:一是布局早,相對來說本次規劃應該是全國最早一批的銀發產業規劃,具有一系列先動優勢。二是基礎好,無論是基礎交通設施還是產業基礎,還是各種各樣的配套,臨渭都有非常好的基礎。三是尤其是從欠發達區域看全中國的銀發產業,能夠形成全國引領性示范性的輸出。

他強調本次規劃從提綱挈領、非常扎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調研扎實,前期課題組組建的時候進行多次探討,赴渭南市臨渭區數次,結合有全國各個地方養老產業模式的研究經驗,調研工作非常扎實。第二個方面是問題懇實,報告直擊要害,即欠發達地區怎么轉變,切中問題本質,歸根結底是產業發展的問題。第三個方面是分析詳實,規劃將銀發產業方方面面點到,指出很多問題的關鍵所在。第四個方面是思路切實,老齡問題一定要跳出老齡看老齡,根本上是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問題、經濟發展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老齡問題不可能解決。正如“如果經濟不發展、人口不回流、產業不集聚,人口流出問題就不可能真正解決”。所以,在這樣思路下規劃非常詳實,也切合當地實際情況。

他進一步提出銀發產業項目規劃落地的三個建議:

一是要有高質量制造業體系來支撐銀發經濟,一談到養老產業不能陷入到僅僅解決當地老年人養老問題這一誤區,只服務于當地或者周邊地區。恰恰相反,規劃銀發經濟一定要注意到老齡化是全國全世界的問題,這給臨渭區恰恰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是欠發達地區趕超的機遇。如果臨渭能夠圍繞銀發產業各個環節提早布局,就意味著形成規模優勢。一旦臨渭占據全國的市場需求,那么未來銀發經濟都要從臨渭這開始,這不光是實現區域經濟、產業的發展,在制造業產業發展的同時,解決地方政府GDP、稅收、就業一系列問題,也能自發解決所謂的人口集聚,產業集聚,動能轉化這些問題,所以制造業一定是基礎。

二是要形成第三產業服務業模式的輸出,在短短不到三五年時間里達到300億預期的規模,不能依賴于落后地區的老齡人口,因為他們的人均收入非常低。所以銀發產業中心、經濟中心應該是是在制造業上,在這個基礎上獲利,同時進行模式輸出。例如浙江一個小鎮某一個產業就可以占到全世界非常大的規模,全國甚至可以是百分之七八十市場份額占比,臨渭完全可以把這樣的成熟經驗模式應用到自身的銀發經濟的規劃上來。此外,輸出欠發達地區多重壓力下能夠指導全國推廣和借鑒的養老服務模式。這種模式就可以不光解決臨渭區問題,解決陜西省的問題,而且在全國也有它的獨到之處。

三是政府的體制機制設計,改變,市場機制的引入。銀發產業發展完全可以運用多方力量,如果當地體制機制能夠做好,會自發帶動的企業家投資,自然而然就會有制造業的第一個關鍵。如果臨渭整合企業優勢,走出一條切合欠發達地區的養老模式出來,毫無疑問第二個問題就解決掉了。關鍵就是臨渭能不能把這些要素聚合在一起,而聚合關鍵在政府牽頭,在于體制機制的轉變。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