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甘肅宕昌:“疫”線上的疾控人

2021-10-29 16:36 中國發展網 后孝賢 王亞蘭 趙龍德 王斌
甘肅宕昌 疾控人

摘要:“這是確診患者,流調隊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確定其密切接觸者名單,采集送檢樣品,消殺隊趕緊安排對患者住所進行終末消毒?!?/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后孝賢、王亞蘭、趙龍德 記者王斌報道

疫情突然來襲,一場不見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了。作為公共衛生領軍隊伍、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宕昌疾控人,再次站在了第一線。

時間撥回10月21日。

“這是隔離點采集的樣本,趕快檢測。”

“這是確診患者,流調隊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確定其密切接觸者名單,采集送檢樣品,消殺隊趕緊安排對患者住所進行終末消毒。”

“馬上整理新增確診、密切接觸者的生活軌跡相關情況。”……

每項工作都在緊張有序的展開,經縣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篩查出的宕昌縣第一例核酸檢測呈陽性患者包某某,經過市縣專家會診,確診為新冠肺炎輕型。自此次旅游團傳播鏈疫情伊始,24小時連軸轉,已成為宕昌疾控人的日常。

“疫情發生以來,隴南市疾控中心主任蔡玉成帶領從各處抽調的業務骨干迅速馳援宕昌縣,同時宕昌縣迅速行動從縣鄉醫療機構抽調人員開展溯源流調、核酸采樣檢測、環境消殺,全體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宕昌縣疾控中心副主任張智學說。

突如其來的疫情反撲,讓新增確診、密切接觸者的人數變化,成為民眾每天早上起來最關心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皆出自于疾控部門。

核酸檢測實驗室:24小時與病毒“面對面”

在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連同科長冉茂盛在內共10人,分為三個小組,24小時輪班與此輪疫情發生以來,宕昌縣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室的燈一直沒有熄滅過。檢測室平均每天接收樣品180份左右,最多時一天接收200多份樣品。除了檢測樣本外,檢驗科所有人員還承擔了一部分核酸采樣工作。

“疫情發生后,加班已經成了常態,采集樣本,24小時接收樣本,24小時輪番檢測,每天工作時長基本都在十幾個小時。”冉茂盛說。

本輪疫情伊始,因患胰腺炎剛出院幾天的冉茂盛,主動請纓,迅速回歸工作崗位,投入到采樣、檢測工作當中。為確保安全,檢測室工作人員必須做到三級防護,穿防護服、戴防護口罩和面罩,進行核酸提取、體系配制、程序調試、上機檢測等一系列工作,五六個小時才可以出具檢測結果,期間更是不能喝水、上廁所,這對還在恢復身體的冉茂盛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挑戰。“每天除了采樣、檢測我們會有幾個小時的休整時間,有時在一批樣品檢測完,下一批樣品還沒送過來的間隙打個盹,稍微休息一下,個人困難都是能克服的,作為疾控人,這是我的本職工作。”冉茂盛帶著疲憊的笑容堅定的說道。

盡管防護到位,但每天接觸可能含有病毒的樣品,還是有一定感染風險,很多工作人員將家人或孩子送至娘家,或者婆家,甚至親戚家,和家人保持相對安全的距離,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疾控人的擔當。

流調溯源 進行精準追蹤

走進宕昌縣疾控中心的流調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正在給每一個可能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撥打電話,說話聲此起彼伏。

“很多時候為了掌握確診患者的詳細行動軌跡,我們必須要與患者面對面,引導他回憶接觸過哪些人群、到過哪些地方,盡快梳理好相關信息,才能最快阻斷感染鏈,防止疫情蔓延。”市疾控中心傳防科科長王小軍說。

快速高效的流調溯源,才能實現對病毒的 “圍追堵截”。確診病例都去過哪些地方、接觸過哪些人、感染源可能是哪里,這些信息都是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的關鍵依據,都需要流調人員從繁雜的信息當中抽絲剝繭逐一落實。

終末消殺  讓病毒“無所遁形”

消毒是控制和斬斷傳染源的必要手段。為有效阻斷傳播途徑,遏制病毒蔓延,消殺隊員一接到命令就要穿好防護服,配好消毒液,背起近50多斤的消殺設備,出發到達疫點,及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生活、工作以及停留過的場所進行終末消毒。他們的身影遍布最危險的地方,連體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全身密閉,負重操作一干就是幾個小時,脫掉防護服后背都會被汗水浸濕。有時,呼出的熱氣常常會模糊了護目鏡,嚴重影響行動,尤其是晚上在光線暗的地方,消殺隊員們只能憑借模糊的景象慢慢移動,完成消殺作業。

就是這樣的一群疾控人,在這場疫情中,逆行而上,他們有的人無懼24小時與病毒“面對面”,在實驗室一絲不茍地進行檢測;有的人一天上百個電話不分晝夜,精準追蹤可疑人員;有的人穿著防護服、背著噴霧器,奔赴疫點進行消殺,他們用不滅的防疫決心,把自己擋在了疫情面前,為身后千萬個我們筑起了堅實的堡壘!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