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吉林市:打造群眾滿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強的文明城市

2021-11-17 14:50 中國發展網 李婷 丁美佳 記者 倪文忠
吉林市 文明城市

摘要:在吉林市的大街小巷,以往臨街的自行車修理、修鎖配鑰匙、修傘修鞋等攤床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灰房白字的便民服務亭。如今,這種嶄新制式的服務亭已投放170座。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李婷 丁美佳 記者 倪文忠  2020年,吉林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實現了全市人民21年的夢想和夙愿。2021年,吉林市堅持機制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扎實推進常態長效建設,努力打造群眾滿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強的文明城市。

鍥而不舍惠民生 一盯到底解民憂

在吉林市的大街小巷,以往臨街的自行車修理、修鎖配鑰匙、修傘修鞋等攤床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灰房白字的便民服務亭。如今,這種嶄新制式的服務亭已投放170座。

家住太和社區的王少華說:“以前換個拉鎖、修個自行車都要找很遠,有時還找不到?,F在有了便民服務亭,攤主們有了固定的經營地點,好看、干凈,我們找起來方便多了。”

“設置統一的便民服務亭不僅方便了經營者和百姓,更解決了市容管理難題。”一線城管執法人員王國銳感慨地說道。

吉林市堅持以創城引領民生工作,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2017年,吉林市城市管理指揮平臺投入運行,實現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網格管理,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衛保潔、靜態交通等精細化管理,讓城市管理成果惠及百姓。

2018年以來,吉林市堅持每年將新增財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累計完成民生實事117項。其中,新增城鎮就業24萬人,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10萬余戶,清理野廣告160余萬處,拆除違法建筑6600余處,打造精品路段815公里、示范村屯59個,建設街角公園、口袋公園、村屯小樹林1436個、39.3萬平方米,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創城帶來的新變化。

黨員干部強擔當 文明服務有溫度

在豐滿區江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有個裝飾古色古香的精神文明小課堂。10多名轄區居民在這里認真地練習書法,原江南街道江濱社區書記周繼超正在給居民進行毛筆書法授課。在這里,定期由黨員干部、志愿者為居民提供免費的古琴課、茶藝課,還有國畫、剪紙、舞蹈等課程,深受居民歡迎。

今年60多歲的張維萍告訴記者:“我們社區這些干部,既是小課堂的老師,更是我們小區的服務員、宣講員、管護員,每周都有黨員干部來打掃衛生,美化綠化哪都少不了他們。平時有個大事小情就找‘小紅帽’志愿服務隊,洗衣做飯、按摩聊天樣樣都行。”

“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我們高標準打造了18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小區、網格站點,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文明實踐服務,引導居民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據江南街道書記周爽介紹,創城期間共發動包保部門下沉干部、全街機關黨員干部、社區工作人員等2000余人次,對10個社區382棟樓和1454個單元進行環境衛生志愿服務活動,清理樓道堆放物近千噸,清理野廣告7600多條。

吉林市堅持以創城踐行初心使命,提升黨員干部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常態化推動黨員干部下沉服務,在創城中優化基層治理。

全市32名市級領導、179名縣級領導、1.5萬余名市區兩級部門黨員干部下沉街道社區,開展義務勞動、解決實際問題,粉刷樓棟單元3200余個,安裝樓宇門2000余個,累計投入資金4300余萬元;抽調近50名副縣級領導干部和近500名市直執法部門人員,常態化下沉街道,開展綜合執法,解決基層治理問題1.4萬余個、多年沉積的疑難問題200余個,處置共性、難點問題3157件。

匯聚創城正能量 提振城市“精氣神”

家住光明新村的李先生,對小區改造管線施工方案有異議,撥打“創城熱線”反映小區下水主管線坍塌問題。記者現場報道,欄目組連線吉林高新區住建局市政部,相關部門召開反映人見面會,施工方案最終得到居民認可。施工改造完成,居民和商戶都非常滿意。

一通電話,建立起“意見聽取—處理反饋—問題解決”良性機制。2019年,吉林市開通“創城熱線”。兩年多來,接聽僵尸車、野廣告、排煙擾民、占道經營等各類創城訴求2000余件,媒體追蹤報道200多篇,三方通話600余次,平臺轉辦單近千個,做到創城訴求件件有回音。市民在媒體互動平臺上說:“建設文明城市是政府惠及百姓民生的民心工程,點贊!”

吉林市堅持以創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氣神”。開展“愛家愛城·共筑文明”系列活動,培樹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403人,其中4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及提名獎。圍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專題,設計開展了禮讓斑馬線、文明窗口服務競賽等18項系列活動,推動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升。

吉林市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創城。不斷深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成果。他們做亮吉林市歌舞團文化名片,精心打造大型民族舞劇《紅旗》、吉劇《魂系長白》等文藝精品,讓創建過程切實成為體現民意、響應民生的過程,凝聚形成了“鍥而不舍、同舟共濟、以人為本、激流勇進”的創城精神。

城鄉整治有品位 “七邊”行動暖人心

昌邑區是吉林市高鐵沿線最長的城區,其中吉林站北側10公里兩側多為老舊小區和辦公用房,涉及鐵路、企業、個人多方權屬責任。

“為有效推進高鐵沿線環境安全治理,打造綠色宜居環境,我們通過‘一套指揮系統’高效推動,‘一個工作專班’具體落實,‘一個閉環流程’推進整改,‘一本臺賬’動態銷號管理,‘一套機制’常態長效監管,13個基礎作戰單元同一要求、同一標準、同一目標,同步推進,徹底解決了積存幾十年的高鐵沿線房屋破損、臟亂差等安全環境問題。”昌邑區“七邊”辦主任周元介紹道。

如今,昌邑區境內的鐵路沿線再也不是一張破舊的“鐵絲網”,目之所及,鮮花、綠草迎風靜立。而這正是吉林市開展城鄉“七邊”環境治理、提高品位形象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吉林市開展城鄉“七邊”環境衛生專項治理行動,通過對城邊、鎮邊、村邊、路邊、河湖邊、林邊、田邊的“七邊”環境衛生治理,完成垃圾、柴草、違建、野廣告、占道經營和安全隱患“六項”清理任務,舉全市之力打造山清水凈、管理有序的城鄉環境。共排查“七邊”臟亂差問題179萬處,整治高鐵沿線問題1300余處,整治率達到98%。

開展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專項行動,實施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維護、交通秩序整治和不文明行為整治,以創建成效取信于民。他們先后組織全市117個部門(單位)開展“四聯四促”活動358次,完成年度共建項目192個。與此同時,啟用新市民服務中心,實現40家單位入駐集成辦公,實現“一網、一門、一次”,滿足市民“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的需求;完善12345便民服務熱線,累計受理民生訴求8萬余件,辦結率達到93%。

如今,文明已成為吉林市的底色,更成為江城人的品格,不斷滋潤著城市和諧宜居,激勵著每位市民以主人翁精神唱響文明之歌。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