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十四五”規劃聚焦六“新”
摘要:第二個新,是聚焦新目標。青島“十四五”規劃目標,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增強國際門戶樞紐、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等核心功能,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繼續走在前列。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陳建偉、記者高楊報道 11月1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青島專場,青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剛,用六個“新”概括了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主要特點。
第一個新,是把握新機遇。國家戰略疊加是青島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一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自貿區、上合示范區等重大開放平臺,為青島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拓展了戰略空間。二是經略海洋的機遇,國家“海洋強國”意見、海洋“十四五”規劃均提出,支持青島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為青島勇當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先鋒,搶占海洋發展制高點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機遇,為青島發揮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帶來了歷史契機。
第二個新,是聚焦新目標。青島“十四五”規劃目標,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增強國際門戶樞紐、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等核心功能,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繼續走在前列。
第三個新,是融入新格局。規劃突出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提出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連接,在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青島發展新跨越。重點抓好“三個樞紐、兩大平臺、一個城市”。“三個樞紐”,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國內貿易樞紐、國際雙向投資樞紐,實現在青島“買全球、賣全球,買全國、賣全國”;“兩大平臺”,是高標準建設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開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一個城市”,是加快建設更具引領示范作用的現代海洋城市,持續放大青島的特色優勢。從國家、省“十四五”布局看,青島都市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康復大學等5個重大事項列入國家規劃,98個重大事項和95個重大工程列入省規劃,較“十三五”時期增加了不少,這既是青島戰略地位提升的標志,也是青島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具體體現。
第四個新,是培育新動能。“十四五”是新舊動能實現“五年突破”的關鍵時期。青島將聚焦三個方面系統推進:一是抓科技創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學城,創建區域性創新高地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二是抓現代產業,加快建設一批國內一流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三是抓數字經濟,聚焦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
第五個新,是共享新生活。以人民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共建共享,是“十四五”規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規劃,五年間,全市將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及中小學校200所,三級醫院總數將達到32家,新增公共住房26萬套,地鐵運營里程預計將達350公里。
最后一個新,是規劃編制實施的新打法。圍繞編制好、實施好規劃,青島創新了一些“新打法”:一是堅持開門辦規劃,主動對接爭取國家和省相關部門指導,組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專家智庫提供智力支撐,吸納上千條市民意見建議。二是堅持跳出來謀規劃,站在未來看現在,放眼全球看青島,對標東京、新加坡等全球城市,借鑒上海、深圳、成都等先進城市經驗,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高點定位、系統謀劃。三是堅持清單化落規劃,梳理出了138項重點任務和22個發展指標、259項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壓實責任抓落地。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