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專家:“綠色創新”對長江經濟帶的創新驅動界定更加清晰

2021-11-29 17:06 中國發展網
長江經濟帶 綠色發展 生態優先

摘要:進入“十四五”時期,長江經濟帶的各項重要任務都要與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結合起來。不僅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而且還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等各個方面。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11月2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發布會暨第四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羅蓉與會表示,該報告在國內率先提出“綠色創新”這一全新概念,從綠色創新投入和綠色創新產出兩個方面構建分析框架,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羅蓉認為報告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核心理念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色創新”概念的提出,深化和豐富了綠色發展的內涵,對長江經濟帶的創新驅動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界定。既不是傳統意義的創新,也不是只要創造了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就是綠色創新,而是在滿足較少資源投入、較小影響或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的綠色創新。“這個概念讓我們認識到,綠色發展不僅要保護修復生態環境,同時還要注重創新發展的路徑,不能搞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創新,只能是生態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綠色低碳型的創新。”

image009

羅蓉認為,綠色創新發展指數構建的“投入-產出”分析框架,為地方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有很強導向性和實操性。一方面引導沿江11省市加強制度供給、研發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另一方面加強對新的項目和產業、綠色改造的傳統產業和環保產業、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等情況進行統計。通過對長江經濟帶110家城市持續跟蹤,掌握了上中下游城市在綠色創新方面的基本做法和總體情況,為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平臺,為互學互鑒、取長補短提供了機會。

結合“綠色創新”內涵,羅蓉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舉措。在新發展階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貫穿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統籌兼顧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方法。“十四五”時期,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時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在重點任務的方方面面。根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十三五”時期沿江省市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要精力放在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上。進入“十四五”時期,長江經濟帶的各項重要任務都要與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結合起來。不僅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而且還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等各個方面。

“今天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正好契合了新時期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對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要求。”羅蓉說, “十四五”時期,長江經濟帶將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實踐地轉向主戰場,從連接東西、輻射南北、通江達海的優勢區域轉向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動脈,從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轉向主力軍。與此相對應,推動長江經濟帶的工作重點將從“以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為主”轉向“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并重”。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發動機的作用。提出“綠色創新”概念,給出一個契合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內涵,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分析框架,選擇科學合理的三級指標,對推動“十四五”時期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讓綠色創新指數在更大范圍發揮更大作用,羅蓉建議,研究團隊繼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指數。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創新指數”,在考慮生態環境和綠色低碳同時,建議找出能夠準確反映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基礎創新、產業創新變化情況的指標,這四個創新是《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一脈相承、始終強調的幾個重點。特別是聯合創新,應該逐步成為檢驗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成效的重點指標。“長江經濟帶創新資源十分豐富,但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建立長江經濟帶的意義,就是要在沿江省市之間建立一種聯系,解決單個省市、城市群、都市圈不能解決的問題,聯合創新能夠較好發揮帶的優勢、體現帶的特征,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區域合作創新。”羅蓉說。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