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方向已定
摘要:《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其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 | 季曉莉
工信部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描繪了藍圖。相關新聞發布會也已在近日召開。
《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其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內蒙古某發電企業園區。本報記者苗露/攝
綠色產業賽跑開始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能源效率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4.8億噸,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綠色制造體系日趨完善,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成,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
《規劃》提出了“聚焦一大行動、構建兩大體系、推動六大轉型、實施八大工程”的整體工作安排。即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為引領,著力構建完善的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和綠色制造支撐體系,系統推進工業向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生產方式數字化等6個方向轉型,配套實施工業碳達峰推進工程、重點區域綠色轉型升級工程、工業節能與能效提升工程、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工程、工業節水增效工程、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工程、綠色產品和節能環保裝備供給工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工程等八大工程。
《規劃》提出了開展降碳重大工程示范、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等多項重點任務,其中,在終端產品供給和消費方面,強調清潔能源替代和轉型。當前,四川、湖北、安徽等多地或制定規劃,或調整產業結構,已展開了一場綠色產業的賽跑。
能源消費低碳化
《規劃》提出,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嚴格控制鋼鐵、煤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業煤炭消費,鼓勵有條件地區新建、改擴建項目實行用煤減量替代。此外,提升工業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在具備條件的行業和地區加快推廣應用電窯爐、電鍋爐、電動力設備。鼓勵工廠、園區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發展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等,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
同時,《規劃》還強調要加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構建工業領域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全鏈條的綠色產品供給體系,鼓勵企業運用綠色設計方法與工具,開發推廣一批高性能、高質量、輕量化、低碳環保產品。打造綠色消費場景,擴大新能源汽車、光伏光熱產品、綠色消費類電器電子產品、綠色建材等消費。
對于消費者而言,要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繼續推廣節能、節水、高效、安全的綠色智能家電產品,并推動電商平臺設立綠色低碳產品銷售專區,建立銷售激勵約束機制,支持綠色積分等“消費即生產”新業態。
截至2020年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約7.5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超過550萬輛,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達71%。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已突破3億千瓦,較2016年底實現翻番,是2020年底歐盟風電總裝機的1.4倍、美國的2.6倍,已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
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
工業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此前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將“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列為“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對此,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表示,工信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編制了工業領域以及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目前,相關方案已編制完成,后續將按統一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
黃利斌表示,工信部將全力推動工業領域自身的碳達峰。在產業結構方面,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在節能降碳方面,著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強化節能監督管理。在綠色制造方面,通過典型示范帶動生產模式綠色轉型,推動全產業鏈低碳發展。在循環經濟方面,強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減少資源消耗,促進協同降碳。在技術變革方面,加快綠色低碳科技變革,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工業減碳去碳。
與此同時,工信部將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積極助力全社會碳達峰。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并開展試點示范,持續推動風電機組穩步發展,攻克核心元器件,助力能源生產領域碳達峰。
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加快充電樁建設及換電模式創新,發展綠色智能船舶,推動老舊船舶更新改造,助力交通領域碳達峰。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開展綠色建材試點城市創建和綠色建材下鄉行動,助力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
此外,工信部還將著力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強化工業企業需求和信息服務供給雙向對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變革。加快制定綠色低碳基礎數據標準,分行業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
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提高綠色轉型發展的效率和效益。實施“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為生產流程再造、跨行業耦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域配給等提供支撐,助力行業和區域綠色化轉型。
建立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
近幾年來,數字技術不斷為工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賦能。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王孝洋表示,世界經濟數字化發展、數字化轉型是大趨勢。電力、鋼鐵、石化等傳統行業也涌現出一批數字化技術改造帶動能源資源效率系統化提升的典型應用,可以說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正在成為工業節能降碳增效的新驅動。
王孝洋表示,“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更加注重數字化技術對工業綠色發展的引領作用,從夯實數據基礎、加快數字化改造、培育應用場景三個方面,推動數字經濟的新優勢轉化成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動能。
具體而言,一是夯實數據基礎,建立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統籌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分行業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加快完善綠色低碳基礎數據標準,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更好地支撐企業、園區通過數字化轉型帶動綠色化提升。
二是加快數字化改造,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品設計、生產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等環節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園區實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帶動能源資源效率系統提升。
三是培育應用場景,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面向節能、降碳、節水、減污、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總結發展成果,推廣標準化的“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解決方案。
多地加快轉型步伐
近日,四川、安徽等多地也加快了能源轉型的步伐。
四川省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未來四川將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戰略支撐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先行區。
湖北省發展改革委于11月26日發布了《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縣(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不低于50%。地級市全部建成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焚燒比例達到70%以上。
12月4日,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主持召開安徽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在能源領域要著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工業領域要著力調整產業結構,交通運輸領域要著力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城鄉建設領域要著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具體落實上,《規劃》鼓勵地方財政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的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綠色發展項目。一方面要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另一方面要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完善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有序推進綠色保險。通過各種方法,來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降低融資費用,研究建立綠色科創屬性判定機制。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