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和縣: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鞏固 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
摘要:防返貧監測方面。結合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在搬遷對象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臺賬基礎上,對搬遷群眾內的監測對象,分析主要制約因素、發展規劃、預期目標等,根據風險點結合遷入地情況,細化措施,制定新的幫扶措施,完善幫扶計劃,簽訂新的幫扶計劃,落實產業就業扶持工作確保不發生重點監測戶返貧情況。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崔志強報道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起步之年, 山西永和縣出臺了《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重點工作的通知》、《永和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實施意見》,從組織架構、返貧監測、產業就業、后扶項目、社區管理多個方面統籌部署,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有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防返貧監測方面。結合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在搬遷對象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臺賬基礎上,對搬遷群眾內的監測對象,分析主要制約因素、發展規劃、預期目標等,根據風險點結合遷入地情況,細化措施,制定新的幫扶措施,完善幫扶計劃,簽訂新的幫扶計劃,落實產業就業扶持工作確保不發生重點監測戶返貧情況。通過一年的工作,永和縣2021年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中監測對象從38戶減少到33戶。
就業扶持方面。以縣為單位,聯合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依托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和防返貧動態監測信息系統,精準掌握搬遷勞動力就業基礎信息,建立臺賬動態管理,為精準培訓和就業幫扶提供支持。統籌整合資源,落實務工就業“六個一批”要求,優先輸出一批、優先復工一批、動員務農一批、優先組織一批、創業帶動一批、公崗安置一批。確保有勞動能力的搬遷家庭每戶有一人穩定就業;舉辦招聘會。永和縣人社局為支持異地搬遷戶就業創業,舉辦了四次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服務人數4206人,就業服務成功人數598人。參與的企業都要求優先錄用易地搬遷勞動力,愛豆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吸納易地搬遷戶就業50余人。開展培訓下鄉。對桑壁鎮和望海寺鄉的易地搬遷戶進行了山羊養殖的專場培訓。促進就業。永和縣好幫手制衣服裝有限公司在望海寺鄉的易地搬遷安置點設廠,目前吸納脫貧勞動力和“三類戶”50余人。永和縣鄉村振興局根據制衣廠的經營情況結合具體需求,開展培訓,促成受災脫貧戶和“三類戶”上崗等異地搬遷戶盡快就業,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減輕企業負擔。加大就業政策的宣傳。對六個鄉鎮分別進行了就業創業政策專場宣講會,并分發了宣傳冊。
后扶項目庫及產業謀劃方面。將11個產業就業項目,4個基礎設施項目,4個公共服務項目,3個培訓類項目納入永和縣易地扶貧搬遷“十四五”項目儲備庫。在日常工作中,以“補短板,強弱項,謀發展,促增收”為原則,繼續謀劃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項目,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后續產業、務工就業培訓等項目。在后續扶持項目實施上,桑壁鎮實施辣椒烘干和冷庫建設項目,投資258萬元,可帶動搬遷群眾200人穩定就業,預計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在望海寺鄉北河路村實施1000畝核桃高接換優項目,投資60萬元,可受益搬遷群眾74戶,預計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實施現代化育肥養羊基地項目,投資1274萬元,可輻射西郊灣、高佛腰、劉家山、姚家山四個集中安置點,明年3月可投產見效,預計可帶動搬遷群眾219戶,戶均增收3000以上;桑壁鎮實施的飼草加工建設項目,投資100萬元,可帶動50戶搬遷群眾穩定增收,預計戶均增收2000元。
補齊安置區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短板方面。永和縣于4月10日開展了為期兩個多月的易地扶貧搬遷質量安全排查和產業就業保障專項行動。該縣對“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質量安全、基礎和公共設施配套、等方面進行排查。住建局聘請專業的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對全縣31個安置點展開了質量安全排查和逐戶排查工作。同時由于秋季強降雨災情影響,有4個安置點基礎設施受災嚴重,永和縣及時調撥救災資金,對受災基礎設施進行了修繕。
社區治理方面。成立了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黨支部,調整全縣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派駐時,向望搬遷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派駐了9支工作隊,“一隊三人”,補強了安置點幫扶力量和社區管理能力。促進了搬遷群眾在遷入地社區融入,方便了搬遷群眾在遷入地社區的生產生活。永和縣安置點均實現了黨組織覆蓋和駐村工作隊覆蓋,其中縣城安置點以所在社區為單位,均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黨組織,派駐了社區駐點工作隊。隊搬遷戶的管理服務按照具體事項不同分工,社會管理方面,如疫情防控,地災排查等于所在社區負責;行政證明等方面,如戶籍證明、五保低保等工作由遷出村委負責。
保障搬遷群眾利益方面。永和縣搬遷戶在遷入地就醫、就學、就業等方面與城鎮戶口群眾享受同等對待。同時按照“應登盡登”的原則,該縣共完成1017套安置房不動產登記確權,保障了搬遷群眾的切身利益。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