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甩鍋”動搖不了世界對中國的信心

2022-04-28 14:52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防控

摘要:魏琪嘉博士后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面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的多重考驗,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現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本報記者 | 公欣

日前,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召開專家座談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世紀疫情帶來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激流勇進,必將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中國也將繼續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呂欣研究員認為,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重大災難沖擊面前,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2020年以來,疫情延宕反復,病毒變異增多,疊加其他各類超預期因素,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信心不足。2020~2021年,全球經濟年均僅增長1.4%,遠低于2010~2019年10年間3.7%的年均增速,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沖擊“肉眼可見”。今年以來,俄烏沖突導致能源、糧食、原材料供應緊張,再加上過去兩年西方以“放水”對抗新冠病毒的失敗政策,貨幣發行、美聯儲擴表創下8.965萬億美元的新紀錄,流動性泛濫造成了全球大宗商品、重要物資價格“漲聲一片”。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國際能源價格指數環比上漲24.1%,非能源價格指數環比上漲8.1%,總指數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給我國帶來了極大的輸入性通脹沖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對經濟運行造成了明顯負面影響。中國經濟恰恰是西方防疫政策失敗和地緣政治沖突的受害者。

魏琪嘉博士后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面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的多重考驗,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現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為全球經濟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我國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并將繼續向非洲、東盟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有助于彌合“免疫鴻溝”,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甩責推諉解決不了問題,沖出迷霧需要各國同心合力、和衷共濟。

辯證看待中國經濟短期下行和長遠發展前景

李陽博士后認為,面對疫情點多面廣頻發的嚴峻復雜形勢,少數城市按下“慢行鍵”,封控管理區域部分停工停產,產業鏈供應鏈遭遇堵點,一些行業企業停產限產現象增多,人民群眾接觸性聚集性消費活動受到制約,重點群體就業難度增大,短期內給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但要看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拿來試錯,如果不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將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別是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帶來重大風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4月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連續兩年成為美國民眾的第三大致死病因,位居心臟病和癌癥之后,僅2021年美國就有46萬死亡病例與新冠肺炎有關,其中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后的死亡率遠遠高于年輕人。應該認識到,短期內嚴格的防疫措施,是為了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最大限度減小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更是為提升疫苗接種率、特效藥物研發爭取寶貴的時間。從長期來看,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強勁的經濟增長動力是可以恢復的。

周海川博士后認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拒絕“躺平”,“以快打快”的中國式“共存”,不僅實現了對疫情傳播的有效控制,也為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源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拒絕“躺平”,更加鞏固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疫情暴發之初,我國通過實行嚴格的防疫政策,實現了最快速的“清零”,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復工復產方法,在全球率先恢復社會生產。市場擔心的世界工廠“熄火”并沒有發生。正是因為拒絕“躺平”,我國進一步完善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方法,使中國成為疫情期間全球最穩定最可靠的生產基地,世界對中國制造的依賴更強。2021年我國出口總額增長21.2%,特別是口罩、防護服、呼吸機、手套等抗疫物資出口暴增,為有關國家抗擊疫情、挽救生命提供堅實物質保障。如果中國也選擇“躺平”,可能世界將因疫情而失去更多生命。

中國拒絕“躺平”,主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全球生產供應網絡的不穩定性進一步上升,甚至一度出現中斷,加上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對我關鍵設備、核心元器件供應上頻頻“卡脖子”,我國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嚴峻挑戰。正是因為拒絕“躺平”,減少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沖擊,我國主動重塑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設備研發,持續提升國產設備和元器件供給替代水平,我國重點行業供應鏈的國產化和可靠性水平較疫情前進一步提升。

中國拒絕“躺平”,積累了更出色的政府治理和防控經驗。2020年以來,我國已成功控制了多次較大范圍的疫情傳播。3月以來,傳播性更強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來勢洶洶,面對防疫大考,深圳、廣州等地沒有“躺平”,針對奧密克戎病毒的新特點,多措并舉摸索出了快速清零、恢復經濟的方法,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成功經驗。相信隨著成功經驗的推廣,其他城市的疫情也將快速得到控制。正是因為拒絕“躺平”,中國政府始終能夠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小防疫對經濟的影響。世界對中國政府治理水平的信心進一步增強,2021年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4.9%,首次突破1萬億元。

中國有能力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近期,面對傳播力更強的奧密克戎病毒,個別城市出現的困難,都是可以通過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來加以克服的。下一步,專家們建議地方要重視打通疫情防控“四保”中的堵點,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要保物流,重點在保“末梢”。孫大衛博士后認為,要花力氣打通物流“末梢”,建議堅持“全國一盤棋”,實現各地物流人員、管控政策等信息互聯互通互認,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讓最基本的物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停止流動。

——要保民生,重點在保“基本”。苗張旺博士后認為,保障城市市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爭取群眾支持和理解,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基礎。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受疫情影響群眾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要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吃得上飯,讓有慢性病的病人和急診患者能看得上病。任何時候制定疫情防控計劃,都要將如何有效實現基本民生保障作為首要內容。

——要保生產,重點在保“運轉”。李洪俠博士后認為,企業的連續運轉是保障產業鏈順暢穩定的關鍵。疫情防控中,產業鏈一個環節的中斷均會波及上下游,導致供需兩側出現不匹配??梢哉f,疫情中,保運轉就是保生產和保民生。各地要圍繞保“運轉”,強化重點服務重點保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點帶鏈、以鏈帶面,確保汽車、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裝備制造、農用物資、食品、醫藥等重點產業鏈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頂得住。

——要保企業,重點在保“存活”。李陽博士后認為,疫情防控的目的是要實現更安全的發展,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保證企業活下去是硬道理,這是疫情防控的要義。建議各地要高度重視企業的生存問題,圍繞保“存活”盡快將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實到位,建議將企業存活率也作為衡量地方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指標。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