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努力做國際海事商事爭端預防和化解機制的建設者推進者
摘要:我國海事商事仲裁事業的國際化發展、專業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正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要不斷創新完善仲裁規則,不斷提高仲裁員的國際化程度,始終做我國仲裁國際公信力提升的領跑者和貢獻者;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著力耕耘海事商事業務,堅決做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維護者和捍衛者;加強與海事法院的深度合作,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做國際海事商事爭端預防和化解機制的建設者和推進者。
——“2022中國海事商事仲裁高級別對話會”在京成功舉辦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2022中國海事商事仲裁高級別對話會(以下簡稱“高級別對話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其江,全國政協委員、司法部原副部長劉振宇,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黃進,亞洲多元爭議解決研究院主席、國際仲裁員Sundra Rajoo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柯良棟主持開幕式。
任鴻斌指出,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對涉外法律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大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立完善國際經貿體系以及配套法律服務制度,推動經貿仲裁在維護全球經貿秩序和治理體系變革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三點具體建議:一是加強協同合作,持續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二是堅持創新驅動,不斷發掘涉外經貿服務增長潛力。三是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王其江表示,當前,我國海事商事仲裁事業的國際化發展、專業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正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我們應在三個方面重點著力:一是不斷創新完善仲裁規則,不斷提高仲裁員的國際化程度,始終做我國仲裁國際公信力提升的領跑者和貢獻者。二是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著力耕耘海事商事業務,堅決做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維護者和捍衛者。三是加強與海事法院的深度合作,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做國際海事商事爭端預防和化解機制的建設者和推進者。
劉振宇指出,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他建議,中國仲裁機構應采取的舉措包括:一是抓住發展機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文件要求,充分發揮仲裁在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參與社會治理、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建設中的作用。二是堅持守正創新,既要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好做法,又要借鑒國際仲裁的好經驗,建設開放型、國際化的仲裁機構。三是加強仲裁文化建設,構建仲裁機構和仲裁行業的軟實力,提高仲裁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黃進表示,本次高級別對話會提升我國海事商事仲裁的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促進涉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海事商事仲裁國際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中國海事商事仲裁事業的發展,他提出四點意見:一是清醒認識中國海事仲裁事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二是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發展要在“海”字上下功夫、做文章。三是要堅持創新,努力對世界海事仲裁有所貢獻。四是要強化涉外仲裁人才培養。
Sundra Rajoo表示本次高級別研討會提供了難得的平臺,讓各國業內人士共同討論不同法域國際海事和商事仲裁的前沿創新、發展和趨勢。他分享了當前國際仲裁領域的最新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在爭議解決領域的應用、仲裁規則修訂的最新亮點以及律師費用的承擔等。
主旨發言環節由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李虎主持。清華大學國際爭端解決研究院院長、WTO上訴機構原主席張月姣,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沈紅雨,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姜晶,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環太平洋律師協會第三十屆會長李志強分別作主旨發言。
張月姣在主旨發言中指出,海事仲裁的發展需要關注五個方面:一是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海事仲裁事業離不開具有國內外實踐經驗的從業人員。二是提升仲裁行業服務水平。仲裁不僅要為當事人解決糾紛,還要盡可能的節約當事人的時間和金錢。三是海事商事仲裁事業的發展必須從國家的需求出發,服務好發展大局。四是應打造多元化的糾紛解決體系,建立訴訟、調解、仲裁等多種糾紛解決制度之間的銜接。五是深化國際海事商事合作、提升專業性,深入研究我國加入的各項國際公約,并推動新的國際規則的建立。
沈紅雨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法院高度重視仲裁在糾紛解決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認真辦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恪守國際條約義務,依法支持和監督仲裁,營造了仲裁友好型的司法環境,具體舉措包括:進一步健全仲裁司法審查歸口辦理機制,規范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制度;發布《全國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仲裁司法審查年度報告和典型案例,統一仲裁司法審查標準;加強國際商事法庭運行,健全“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建設。
姜晶在主旨發言中表示,司法部高度重視涉外仲裁人才培養,計劃到2025年建立起與國際通行仲裁制度相適應的涉外仲裁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一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高素質專業化涉外仲裁人才隊伍。司法部將與包括廣大仲裁機構、高等法律院校在內的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推進三項工作:一是聯合開展涉外仲裁項目證書教育。二是共同組織開展涉外仲裁學科教育。三是廣泛組織開展專題教育。
高子程在主旨發言中表示,律師隊伍是中國仲裁制度創新發展的積極踐行者,是推動仲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作為全國性的律師行業自律組織,長期致力于推進多元糾紛化解法治體系的發展與完善。為提高中國仲裁的核心競爭力他提出三點建議:一,堅持不懈提高國內仲裁機構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深化各國仲裁交流合作,攜手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二,充分發揮高級別對話會的交流平臺優勢,推動仲裁理論和實務高質量發展。三,聯合開展涉外仲裁專業人才培養。
李志強在主旨發言中指出,環太平洋律師協會致力于團結環太平洋沿岸的頂尖商業律師,在跨境投資、爭議解決與仲裁、金融和資本市場等諸多法律領域開展卓有成效的法律研究和法律服務,在參與國際規則體系建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環太平洋律師協會也將繼續攜手仲裁機構等法律同仁,為各經濟體提供法律支持和法律服務。
高級別對話會“仲裁熱點法律問題”環節由北京霖理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玉林主持。紐約海事仲裁員協會主席LeRoy Lambert,Eastport Maritime USA高級合伙人Robert C. Meehan,紐約海事仲裁員協會仲裁員、調解員Richard A. Corwin,Shipowners Claims Bureau, Inc.副總裁、全球抗辯險經理兼法律顧問Muge Anber Kontakis,奧地利Baier律師事務所顧問、國際仲裁員Arthur Wolff,上海政法學院助理教授、國際仲裁員Adolf Peter,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英格蘭事務律師、英屬百慕大地區出庭律師Stephen Mark Leonard,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李虎,上海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建和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庭庭長徐瑋,圍繞“仲裁程序透明度及仲裁裁決的執行”“人工智能在仲裁程序中的應用”“線上庭審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國際仲裁中的第三方資助仲裁”“紐約海事仲裁:商業性、實用性和終局性”議題,聚焦后疫情時代國際海事商事仲裁的變革趨勢和前沿創新,深入剖析新技術、新理念、新實踐對爭議解決機制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就中國仲裁制度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高級別對話會“海事法律熱點問題”環節由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大連海事法院原副院長關正義主持。大連海事法院副院長孫光,中國海仲浙江仲裁中心顧問、寧波海事法院審委會原專職委員吳勇奇,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良,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朱作賢,上海威頌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促進會法工委秘書長鄭田衛,圍繞“海商法下港口經營人相關權利義務的修法必要性和可能性”“目的港運輸貨物交付的合同義務與法律責任”“企業破產下船舶優先權的實體和程序性權利的保護”議題,從立法及實務角度提供了多種分析思路以及解決方案,對于推動海商法修改工作,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助力航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高級別對話會“商事法律熱點問題”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俊海主持。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凱湘、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掛職任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副廳長)王毓瑩、蘭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姚曉敏、通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崔強圍繞“股權代持的效力”“PE/VC與目標公司簽署的對賭條款的效力”“股權轉讓過程中股權變動的時點”議題,分享了司法及仲裁實務中常見的裁判難點以及審理思路,為商業人士處理投融資爭議提供了富有價值的參考。
中國海仲副秘書長陳波在閉幕致辭中表示,本次對話會匯集中外專家學者,充分總結了當前仲裁行業的新成果、新共識,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找準新格局下海事商事仲裁的切入點,完善與深化海事商事仲裁的制度建設以及相關配套措施,推動中國涉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國海仲將繼續以共同打造“中國海事商事仲裁高級別對話會”為契機,推動構建高質量“一帶一路”法治合作機制。
高級別對話會由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作為主辦機構,與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亞洲多元爭議解決研究院、環太平洋律師協會、紐約海事仲裁員協會4家國內外合作機構,以及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大韓民國商事仲裁院、新加坡海事仲裁員協會、瑞士仲裁中心、日本國際爭議解決中心、卡塔爾國際調解仲裁中心、巴西瓦加斯基金會里約法學院商法及仲裁研究中心、南部非洲仲裁基金會等20家國內外支持機構共同打造。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