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擴內需需要全路徑對策
摘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聚焦“五通”總體要求,全面提升交通商貿物流等五大中心能級,建設數字、綠色、健康絲綢之路,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張建濤
當前,陜西省擴大內需的潛力巨大、空間廣闊。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陜西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陜西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圍繞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以持續推進擴大內需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更加重視對接消費需求,通過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把被抑制的市場需求釋放出來。
與市場在資源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機結合,進一步強化統一市場建設,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依托強大國內市場,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通暢,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與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機結合,繼續堅定不移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內需潛力釋放。
與推動產業協調發展有機結合,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系協調,更好發揮需求升級在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中的牽引作用。
在需求側與供給側有機結合中,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面向供需動態平衡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兩新一重”加大投資力度,強化能源交通、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等領域投資。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強工業投資和工業技改投資。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健全城鄉高效配送和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改革投資項目審批制度,穩妥推進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完善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協同推進機制。
圍繞提高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促進推動消費升級。順應消費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平穩增長。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穩步提高群眾社會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障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高端消費規模。
加快釋放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蘊含的內需潛力。著力提高西安都市圈現代化水平,增強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引領輻射功能,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輻射帶動陜北陜南發展,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打造縣域首位產業集群,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
破解開放短板助力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聚焦“五通”總體要求,全面提升交通商貿物流等五大中心能級,建設數字、綠色、健康絲綢之路,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發揮絲博會、進博會、服貿會等作用,開展定向招商,加強與世界500強以及行業龍頭企業對接,力爭新引進一批重大外資項目。
發揮創新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做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重大科學裝置建設,推進“揭榜掛帥”等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實施創新型企業騰飛行動計劃,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推進23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引導產業鏈向園區集中,積極打造高端裝備、汽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
優化營商環境與強化政策保障增動力。加強要素市場化配置,積極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升行政效能。加強擴大內需政策研究儲備,完善投資、就業、產業、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加大政策成效評估力度。
(作者系陜西省信息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