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中開發區:持續發力高質量發展再譜新篇章
摘要:目前已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三維傾斜數據處理與應用中心”,打造從二維圖片還原三維模型的實景三維全自動重構服務,解決人工三維建模速度慢、成本高的問題,中心年處理能力達到40000平方公里。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趙志斌 記者郭建軍報道 7月29日,以“牢記領袖囑托,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主題的百媒百人晉中行大型采風活動記者團,走進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他們用鏡頭記錄了晉中市經濟社會建設成果,并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晉中在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城市核、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等方面的舉措成效和發展變化。
衛星遙感、空間信息產業
助力山西產業聚集高質量發展
在山西北斗信息產業園內,記者看到一位科技人員正在認真地調試一架組裝好的消防無人機機設備,他說到:“這款消防無人機機身全部采用碳纖維新材料,數字云臺結合GPS,能夠精確定位火點,同時通過攝像頭清晰成像,可以實時了解火險數據,并可大范圍在城市高樓和森林區域進行防火偵察及迅速滅火。”
山西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山西北斗信息產業園是山西省重點項目、晉中市重點項目。項目占地94畝,總投資9億元,規劃總面積16萬平米,目前已建成投入運營10萬余平米。產業園是山西省唯一一個以衛星遙感、北斗導航、5G通訊為一體的衛星產業園區。園區以軍民兩用技術發展為核心,打造“核心產業基礎平臺建設+核心企業引進+產業孵化”的培育孵化集群化發展模式。打造國家級專業孵化器,服務于數字社會、數字中國的建設,服務于軍地信息化建設。
目前已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三維傾斜數據處理與應用中心”,打造從二維圖片還原三維模型的實景三維全自動重構服務,解決人工三維建模速度慢、成本高的問題,中心年處理能力達到40000平方公里。
據山西北斗信息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以“核心產業基礎平臺建設+核心企業引進+產業孵化”為發展模式,為入駐企業提供包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科技咨詢、成果轉化、創業培訓、創業基金等的專業技術孵化服務。類似于山西逸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在山西北斗信息產業園已經簽約入駐30余家。其中,北斗和衛星遙感企業20余家,無人機研發和應用企業10余家,產業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如今,山西北斗信息產業園的建成和投產,將彌補晉中市乃至山西省在衛星應用和空間地理方面的產業差距,助力晉中市高質量轉型發展。
錯位發展,聚合優勢
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力
深化產教融合是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關鍵環節。
走進智創城NO.4基地的晉中市標準科技文化展示館,簡約風格的現代化場館科技感滿滿,建設成果展示也讓人眼前一亮。展館以“標準、文化、科技、質量”為主題,是中部地區首家、全國地市級第一家集標準知識宣教、標準成果展示、標準公眾服務“三位一體”的創新型場館,探索出了服務各類市場主體的新模式,為晉中標準化工作增添了科技活力。
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張寧正在為顧客的一雙品牌鞋子進行個性化改造,電腦設計、手繪、封釉、烘烤,這樣的舊物改造,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張寧對記者說道:”山西智創城NO.4基地為我們這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搭建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我們團隊最初只有7個人,經過幾年發展,員工達到三四十人,年營業額也達到600萬元”。
山西智創城NO.4基地項目負責人介紹,智創城NO.4基地專為大學城打造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堅持“錯位發展,聚合優勢,生態創新,智創未來”的總體定位,打造產創、產城融合特色園區模式,通過內挖潛力、外引資源,激發大學師生創新創業的活力,進一步優化加強成果轉化服務,為全省創新生態培育土壤、加固根本、儲備能量。
錨定新目標 跑出加速度
奮力打造全省轉型綜改高質量發展平臺
作為全省轉型綜改的主戰場、主引擎,示范區晉中開發區高度重視創優營商環境工作,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努力在轉型綜改的生動實踐中站前列、作示范。
為進一步優化開發區營商壞境,提升政務服務專業化水平,縮短辦事人等候時間、提高接件效率,將原立項、節能、環境保護、建設規劃、施工許可、承諾制管理等專業窗口重建為“綜合受理”窗口,打造“一窗式”綜合受理服務,由“一事跑多窗”變為“一窗辦多事”,切實提高企業群眾辦事獲得感,逐步推動“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審批服務新模式。
2017年6月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在全省率先開展試點,2017年、2018年在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兩次召開全省承諾制現場會,2019年1月晉中開發區在全省又率先實現了項目開工前手續“零審批”。同時,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創新推出了“全覆蓋、全時段、全事項、全標準、全線上、全滿意”的“六全代辦”服務新機制,遵循“自愿委托、無償服務、依法實施、全程代辦”的原則,為企業和投資項目提供全鏈條手續代辦、咨詢服務,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和辦事的便利度。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