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CMF報告:利用美聯儲加息窗口期,增加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2022-09-15 13:38 中國發展網
擴大內需 科技革命 產業結構調整

摘要:我國擴大內需的同時,必須要優化產能和產業結構,必須依靠新一輪科技革命。對于“卡脖子”技術重要的考量,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使得科技成為新產品的推動力,同時提升產業結構。我國的產品才能在持續經濟增長過程中和全世界進行交易,成為核心競爭力,從而成為真正實現我國的產業復興。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9月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52期),本期論壇聚焦“美國加息對我國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及我國的應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CMF主要成員何青發布 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 。報告指出,美聯儲加息收割了全球,對新興市場沖擊較為嚴重。利用美聯儲加息的窗口期,增加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利用好金融政策調整與國際政策的協調;擴大內需、優化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

報告分析認為,在美聯儲加息情況下影響到幾類國家:一類是不盯住美元的國家,采取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意味著美國加息,這些國家不加息,比如土耳其,美聯儲加息,美國資產變得更加有吸引力,很多資本就會拋售土耳其貨幣,大量回流美國,導致了跨境資本流出,本幣大幅貶值,傳導到股票市場是大幅下跌。所以,土耳其的通脹率非常高,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加息后導致大量資本從土耳其逃離,導致土耳其貨幣的急速下跌。

另一類是跟著美聯儲加息的國家。美聯儲加息以后,美國資產更加昂貴之后,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就有很大的影響,為了對抗美元更高的收益率這些國家要加息,本來經濟就不景氣,如果進一步加息導致國內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劣,最后會導致本幣更大幅度的貶值。

還有一類是能源國家,比如中東等國家,美聯儲加息意味著美元指數和美元價值上升,導致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使得原材料出口國的經常賬戶惡化。

美聯儲加息對中國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報告指出,我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債占比比較低,在2020年開始,中美貿易沖突后,我國外貿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在逐漸下降,慢慢轉向內需方向。中國的貨幣政策相對獨立。

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對中國并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歐美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味著通脹率很高,但生產能力相對有限,而我國的生產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在2020年等較長一段時間,我國的出口表現相對較好。原因在于,雖然歐美加息抑制了總需求,但他們需要大量的進口中國產品平抑物價水平,使得我國的出口表現相對良好。

隨著中國逐漸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市場表現已經呈現以我為主的狀態。美聯儲加息之后,中國股票市場波動相對穩健,雖然不是太好但相對穩健,而國債收益率也相對比較低,中國資產在全球配置風險資產中是非常好的選擇。全球都是受美國影響的資產,而中國資產的獨立性使得分散風險極為重要。對于新興市場國家一般都會害怕美國加息后資金流出到美國。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及管理,我國的外匯市場管理變得非常有策略性及韌性,不會因為中美利差調整資本流動。

“利用美聯儲加息的窗口期,增加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報告基于美聯儲加息及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影響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利用好金融政策調整與國際政策的協調。一方面需要更大幅度的參與到國際貨幣體系中,與發達國家保持適度合作,融入到國際貨幣體系中,增強人民幣使用的份額。另一方面是在“一帶一路”國家和金磚國家推行人民幣的使用,在國際政策協調下讓這些國家持有更多人民幣資產,減少美元加息對它們的影響。

二是擴大內需、優化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擴大內需的同時,必須要優化產能和產業結構,必須依靠新一輪科技革命。對于“卡脖子”技術重要的考量,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使得科技成為新產品的推動力,同時提升產業結構。我國的產品才能在持續經濟增長過程中和全世界進行交易,成為核心競爭力,從而成為真正實現我國的產業復興。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