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共商良策 助力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

2022-09-20 17:3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物流業

摘要: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提供基礎服務的過程中,物流行業怎樣能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客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是我們一直關注的。

物流是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加速向現代化發展。如何推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成為服務新發展格局、促進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課題。

9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物流集團、人民政協報社指導,中國物資儲運集團有限公司、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物資儲運協會協辦,中儲智運等單位承辦的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論壇暨第三屆“流動中國”公益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政產學研各方齊聚一堂,共商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良策。

向宏

中國物流集團黨委副書記

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中國物流集團作為以綜合物流為主業的中央企業,肇啟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八次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發軔于央企專業化整合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服務現代流通、保障國計民生”為己任,致力于增強國有資本在現代物流領域控制力、帶動力和影響力。集團自成立以來,牢記使命擔當,清晰發展戰略,聚焦主責主業,在疫情防控、復工達產、保通保暢、助企紓困等重大專項工作中,充分發揮國資央企責任擔當,持續保持穩中求進、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0-2-small (3)

第三屆“流動中國”公益宣傳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自然災害頻發,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強,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日益明顯,在經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新變化、新趨勢、新方位,對建設現代物流企業、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為現代流通領域“國家隊”,中國物流集團愿與各方一道攜手,共同探討物流行業發展新路徑、謀劃業務板塊新布局,積極打造合作共贏物流生態圈、努力開創合作共進新局面,為推進我國物流行業現代化轉型凝聚發展共識,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共同走出一條科學有序、綠色低碳、富有國際競爭力的發展之路。

黃海

商務部原黨組成員、部長助理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時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當下,應如何推動物流體系健康發展,以順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我想有以下幾點:

一是數字化。作為物流產業而言,有兩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海量數據,另一個是多種應用場景,二者為物流的數字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天的、有力的基礎。數字經濟具有強滲透性和全覆蓋性,整個物流業都能以數字化作為重要抓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生產要素快速流動。

二是融合化。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經過幾年實踐,今天的物流業,正在從線上線下融合,向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縱向融合和打破已有業態的橫向融合轉變,同時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三是服務化。物流的本質是服務,物流企業也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服務化在未來有巨大發展空間。

四是實體化。供應鏈物流是各實體行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要繼續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何黎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呈緩中趨穩勢頭。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仍處于榮枯線以下,市場恢復基礎仍不牢固。由于8月以來疫情多地散發,物流保通保暢壓力增加,對供應鏈產業鏈恢復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今天,通過“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論壇”傾聽政府聲音、匯聚專家智慧、展望行業趨勢,對于培育現代物流企業具有積極意義。對以中國物流集團為代表的廣大物流企業提幾點建議:

一是需求牽引,供應鏈創新先行。應大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和網絡化布局,以商流牽引物流、物流支撐商流,打造融合采購、貿易、物流、金融等為一體的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二是兩業融合,生產物流發力。“十四五”現代物流規劃提出,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中國物流集團應依托中央企業集中主業的發展趨勢,建設制造業物流業協同服務平臺,推動信息互通、設施共用、業務協同。

三是科技賦能,智慧物流引領。智慧物流是以“數字驅動”和“協同共享”為特征,以“價值提升”為中心,對于產業生態的重塑變革。下一階段,建議選擇重點領域繼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充分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

四是內引外聯,物流網絡升級。當前,面對國內國際嚴峻的形勢,國家提出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現代物流網絡。中國物流集團應結合國家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等戰略規劃,編織“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網絡體系,更好支撐雙循環新發展戰略。

五是重點突破,國際物流探路。通過與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強強合作,與戰略客戶抱團出海,搭建全球供應鏈物流平臺,提供一站式、多通道、穩定性的全球物流交付服務,推動構建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增強產業鏈韌性,助力“中國制造”揚帆出海。

張江波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現代物流的重要論述,立足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確立了現代物流基礎地位,著眼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刻闡述了現代物流發展的定位,面向高質量發展目標,指明了現代物流發展戰略方位,是指導我國現代物流發展實踐的理論基礎和根本遵循,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論層面,系統回答了一系列涉及物流的重大問題。

《“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做出了系統安排,可歸納為:“一個抓手”“兩個導向”“三個著眼點”。

“一個抓手”:以物流樞紐建設為抓手,加快物流資源整合集聚?!兑巹潯穼⒓涌煳锪鳂屑~資源整合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的首要重點方向。

“兩個導向”:一是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導向強化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撐。二是以完善服務體系為導向提高服務實體經濟循環效能。

“三個著眼點”:一是著眼加強價值創造延伸物流服務價值鏈條。二是著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強化服務保障社會民生。三是著眼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中國物流集團是名副其實的物流國家隊,經濟網絡覆蓋廣,綜合服務能力強,在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也必將大有可為,應進一步提高站位、找準方位、加強謀劃,深度融入現代物流領域重大規劃布局,抓實抓細重大政策落實,積極參與重大設施建設,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

房永斌

中國物資儲運集團總經理、中儲股份董事長

2022年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攻堅期,中儲也迎來了60年一甲子的重要之年。作為新中國發展歷史的見證者,中儲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已任,致力成為流通體系建設的主力軍。

在計劃經濟時期,中儲素有“國庫”之稱,在國內物資流通領域發揮著主渠道的作用。站在新發展階段,中儲立足自身優勢,先后在“十三五”“十四五”戰略中提出發展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確立了向先進供應鏈管理公司轉型的目標。著眼于通過新技術的賦能,借助60年的大宗商品倉儲經驗,打造集約化的大宗商品流通體系,來消除存貨安全性、業務復雜性痛點,為我國大宗商品流通破題,助力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中儲已搭建起中儲智運網絡貨運平臺以及中儲鋼超、中儲易有色、中儲云鏈、中儲貨兌寶等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平臺,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其中,中儲鋼超于2017年上線運行,核心功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線上的交易交付平臺,二是線下的實體物流平臺。兩個平臺相輔相成,實現了業務線上化、單據電子化、流程標準化和業務布局網絡化,為鋼鐵產業鏈上的客戶提供足不出戶的全方位一體化服務。

下一步,中儲的工作重點將圍繞大宗商品產業,繼續推進網點布局。同時要加快平臺建設,提升業務信息化服務水平,實現倉庫數據數字化、可視化;打造融合倉儲、交易、融資、資訊、清算、技術與產業特色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功能。并將下大力氣發展物流科技,圍繞供應鏈平臺的搭建、升級過程中對業務場景的深刻理解和技術能力,打造中儲物流科技板塊,形成一系列技術產品。

李守鎮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原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現代物流業發展,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近三年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百年不遇的疫情影響疊加,黨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就需要強有力的現代物流體系做支撐。當前,物流保通保暢更是成為穩經濟的重中之重,切實維護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十分關注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先后圍繞“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加快智慧物流發展”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十余年來,我也多次參加相關調研、座談并提交相關提案。

前兩屆“流動中國”公益宣傳活動,主題都緊扣國家戰略,契合宏觀大勢,在內容上不斷深入、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帶著“熱氣”有暖意。今天,在中國物流集團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第三屆“流動中國”活動啟動,一定會更好地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物流業非凡十年的發展。同時希望參與各方能持續為推動物流行業健康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發聲。

汪鳴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現代物流加快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物流業經歷了從管理技術到特定產業,再到產業組織者的角色演變。為更好服務經濟循環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物流業必須適應現代產業運行方式。創新產業組織方式,加快物流網絡化、規?;l展,實現跨區域物流“樞紐+通道+網絡”的數字化、規模化、網絡化運行,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輻射、提升承載。這也是變革物流、改造物流的重大機遇。

構建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重構建現代物流的服務網絡,把不同圈層、不同循環空間尺度上的物流網絡和節點串接起來,尤其要將國家物流樞紐串聯起來,加快物流樞紐+業態創新發展。國民經濟活動的大循環、實體經濟和金融協調發展的大循環、國內地域空間范圍內的大循環,要求物流產業運行方式網絡賦能、高效運行和空間重構,要求服務國內生產和國際生產、內需和外需、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等物流協調發展。

利用現代信息、智能技術為倉儲、配送、通道運輸網絡化運行賦能,能夠最大限度地將產業鏈、供應鏈有機銜接起來,既是產業運行方式變革的重要基礎,又是產業運行方式變革的引領力量,有針對性和在區域內(都市圈)、區域間(城市群)加快建設物流網絡,必將對產業運行方式(循環)和區域間的聯系范式(統一市場)產生重要影響?;趪椅锪鳂屑~的骨干物流網絡對支撐和引領物流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構建依托物流樞紐的要素聚集和高效運行系統產生積極影響,對發展物流通道經濟、樞紐經濟意義重大。

李彥林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并要求“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針對保通保暢工作,國家層面專門成立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一系列保障路網暢通、便利車輛通行、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的相關政策舉措,經過幾個月的共同努力,目前交通運輸主要運行指標穩中向好,重點物流樞紐逐步復工達產,有效支撐了經濟復蘇發展。

中國物流集團作為物流領域航母型企業和國家隊主力,肩負著維護國家物流供應鏈暢通穩定的歷史使命,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積極參與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和發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和RCEP等我國重點貿易區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二是加快物流基地網絡布局。聚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明確的20個國際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80個左右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高效聯通的樞紐主網絡。三是在運輸結構調整和多式聯運發展中爭先進位。經過多年產業實踐和政策推動,我國多式聯運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應把提升多式聯運市場競爭力作為主攻方向。四是把數智化發展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未來數字化將成為物流企業新的競爭賽道,要加大資金和人才等方面投入。五是加快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支持物流企業與上游貨主企業抱團“走出去”,共建網絡、共享資源。

李敬泉

中儲智運創始人、首席戰略官

在整個社會經濟“大系統”中,物流業連接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其中重要的“子系統”,供應鏈則是基于物流、連接產銷的更復雜的系統。

中儲智運隸屬于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央企,在服務網絡、品牌影響力上既有集團的資源稟賦依托,又有自身的優勢積累。這些年來,隨著業務能力的提升,中儲智運也擁有了較強的供應鏈整合能力。

如何來理解中儲智運的供應鏈思路?我想通過三個方面來闡述:一是業務數字化,打造完善中儲智運數字供應鏈平臺解決方案。二是數字業務化,打造中儲智運數字供應鏈平臺一體化。三是數字資產化,圍繞供應鏈全業務流程、業務對象、業務場景,依托對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效率、體驗、價值”為核心目標,規劃打造中儲智運數字供應鏈技術方案支撐體系、業務平臺支撐體系、大數據產品體系,從而賦能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商品交易、運輸、倉儲、融資等全鏈條數智化能力,構建數字供應鏈新世界,即“3+4+5”數字供應鏈產品體系。

具體而言,包括以智慧運輸解決方案、智慧倉儲園區解決方案、智慧貿易解決方案為核心的三大技術方案,以網絡貨運平臺、多式聯運平臺、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為核心的四大業務平臺,和以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數字信用體系、智能算法體系、供應鏈指數體系、商業智能體系為核心的五大數據體系。

中儲智運供應鏈物流服務于2015年上線,2021年成交額301億元,2022年預計成交369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35.6%。此外,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鏈技術服務、供應鏈貿易服務均已實現快速發展,形成了完善的供應鏈業務體系。

王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物流和供應鏈是支撐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及高效配置的基礎,在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整個經濟循環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替代。

當前,供給和需求均呈現分散化、細分化、去中心化,解決信息高度不對稱、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都需要更加精準和高效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現代物流業已經成為服務于制造業轉型升級、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的底盤。隨著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貿易格局深刻調整,城鎮化格局的持續變化,物流業也進入了創新發展新階段。在新技術快速創新應用、新商業模式快速迭代中,物流供應鏈在全國性通道、節點、布局、組織方式開始重構。

從全球物流業發展格局來看,我國物流業“大而不強”的現狀與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對比全球一流企業,在體量、全球化資源要素配置力、創新引領力、國際化經營能力、海外業務規模等方面,我國物流和供應鏈企業也還有不小差距。在正視差距的同時,也要看到空間潛力。需要我們在進一步加快深化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拓展全新思維理念、創新合作模式、形成更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肖覓

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提供基礎服務的過程中,物流行業怎樣能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客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對于工業企業而言,其提供的核心價值在于產品的研發、生產層面,如果讓工業企業聚焦于自身價值的創造,由更專業的供應鏈服務為其解決流通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巨大的價值創造。

我們從二級市場投資的角度,一直在努力尋找能夠為全社會提升效率的新技術、新模式,在效率提升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價值創造,投資這樣的方向才能真正分享到企業的成長,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的使命。

以中儲智運為例,其自成立以來已整合海量專業司機運力,解決了行業非常大的痛點,幫助司機縮短找貨時間,把流程效率做到最優,為在整個貨運產業鏈中處于中心位置的司機群體創造了明顯的價值。

(以上嘉賓發言內容由梁暢水摘編,按論壇發言順序排列)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