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報告:發揮香港自身優勢,打造“大灣區硅谷”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香港深度擁抱、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在第二經濟體未來發展中找到自己發展的機會,把香港現在積累的資源潛力充分發揮,香港未來一方面會繼續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同時又能夠發展自己的新的產業。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9月24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53期),本期論壇聚焦“香港經濟的重新定位”,同時邀請多位國內政界、學界、企業界經濟學家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聯合解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發布主題報告。報告指出,香港還是中國面向國際的窗口和橋梁,依然具有特殊的地位。
香港具有以下優勢:優勢一:《國安法》落地后,香港開啟由亂到治、由治到興新征程;優勢二:在中國推動雙循環的戰略下,香港是中國內、外循環的重要的交接點;優勢三: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城市,可進一步融入內地經濟發展;優勢四:香港的法制建設仍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依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自由經濟體;優勢五:香港是內地與西方文化交流、資本流動的窗口和橋梁。
報告認為,香港經濟需從四個重要的方面思考:一是繼續做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二是香港成為重要的科技產業區,不僅有科研研究部門還要有產業;三是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城市作用;四是香港作為內、外循環雙循環的交接點。
報告提出,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實現香港的新定位。一是堅持落實“一國兩制”,這是香港發展最核心的優勢;二是發揮香港自身優勢,打造“大灣區硅谷”;三是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四是政府要積極有為,做到“有限政府”與“有為政府”相結合。
報告認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香港深度擁抱、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在第二經濟體未來發展中找到自己發展的機會,把香港現在積累的資源潛力充分發揮,香港未來一方面會繼續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同時又能夠發展自己的新的產業。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