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陜西榆林:出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五十條措施

2023-04-27 14:52 中國發展網
優化營商環境

摘要:為扎實抓好任務落實,提出加強組織領導、逐項分解落實任務、加強督導考核調度、宣傳營造良好氛圍4條保障措施,通過落實“1+N”政策體系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茍俊報道 為全面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營商環境突破年安排部署,進一步優化榆林市營商環境,榆林市在出臺《營商環境突破年工作方案》的基礎上,由市發改委牽頭,會同市審批局、資源規劃局等28個單位,先后赴9省16市進行調研,累計召開企業閉門會8次,聽取近80家企業意見建議,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項目要素保障和審批落地慢、企業降本增效不到位、市場環境不優、信息化支撐不足、主動服務不夠等問題,在充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出臺《榆林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五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五十條》)。

《五十條》共提出加快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打通項目落地“最

后一公里”、全面降低企業成本、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升便民服務水平五個方面具體改革措施:

一、加快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政務服務水平是良好營商環境最集中的體現,權責清晰的審批制度、集約高效的信息化審批平臺和主動服務的理念是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的關鍵。針對全市政務服務中存在的審管銜接不暢、網上辦和掌上辦比例不高、審批流程和進展公開不夠、主動服務企業意識不強等問題,提出項目審批“受審分離”、政務服務“一張網”、大廳之外無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全程代辦服務、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打通數據壁壘、打造“營商環境110”、推行營商環境體驗官制度等11條具體舉措,力爭通過加快完善基礎制度、強化信息化支撐、轉變服務理念,真正實現群眾少跑腿、企業少跑路、辦事不求人。

二、打通項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項目審批難落地慢是企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針對全市項目審批中存在的要素保障不足、壓覆礦產等區域評估滯后、反復選址、項目等電、征地糾紛多、環評審批周期長等問題,重點學習借鑒鄂爾多斯、山西晉中等城市的成熟經驗和做法,提出項目審批全流程“一網通辦”、超前開展區域評估、“拿地即開工”改革、優化土地征收、環評打捆審批、重點項目要素保障清單和聯審聯批“雙周例會”制度、重點項目全周期提前辦電等8條具體舉措,力爭通過大力優化審批機制改革、超前服務項目審批等方式,切實解決項目審批前期堵點多的問題。

三、全面降低企業成本。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形勢下,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既是穩增長的迫切需要,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針對全市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普遍反映的融資難、招工難、扶持政策落實難、水電氣價高等問題,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現有的政策條件,聚焦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民營企業家例會制度、創建“榆快貸”融資服務品牌、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水電氣熱和交通物流成本、提升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加大企業用人支持力度等13條具體措施,力爭通過加大政策扶持等方式全面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公平的市場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長久之計,針對全市招標采購公平競爭不充分、執法檢查頻繁、中介服務亂象多、對外開放度低、市場主體權益保護不夠等問題,從最突出的問題著手,提出了大幅壓縮財政評審時限、政府采購傾斜扶持中小企業、常態化開展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強化勞動力市場監管、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幅降低涉企檢查頻率、打造政務誠信服務品牌、開展合同履約信用監管等8條具體舉措,通過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五、提升便民服務水平。便民服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榆林在收集梳理當前企業群眾反映的最突出的民生問題,從優化交通出行、入學、就醫、停車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包括優化車輛出行管控、持續優化航班和火車客運班次、大力推行居民服務一卡通、開展新生入學“一件事一次辦”、多措并舉解決中心城區停車難停車亂、加快推進“網上醫療”等6條措施,不斷提升群眾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體驗感。

六、保障措施。為扎實抓好任務落實,提出加強組織領導、逐項分解落實任務、加強督導考核調度、宣傳營造良好氛圍4條保障措施,通過落實“1+N”政策體系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