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報告:譜寫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首都新篇章

2023-05-15 16:36 中國發展網
人口老齡化 養老服務 一老一小

摘要:應從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評價體系、著力促進老年人口空間分布優化、著力完善就近精準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構建公平可及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著力統籌“一老一小”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優化超大城市服務資源配置機制和著力破解社會治理“最后一米”的體制障礙等方面推進。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第六屆首都治理熱點問題論壇在京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老年學研究所教授黃石松在“超大城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會上做了題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北京探索與國際借鑒”的報告。報告提出,譜寫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首都新篇章。首先應當明確發展目標,即建設活力奔涌的老齡社會。其次,路徑優化的關鍵在于整體性治理下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將老齡政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將解決老齡問題作為一項復雜的、長遠的、系統的社會治理工程循序漸進解決。以整體性治理為牽引,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以“未訴先辦”改革為抓手,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應從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評價體系、著力促進老年人口空間分布優化、著力完善就近精準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構建公平可及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著力統籌“一老一小”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優化超大城市服務資源配置機制和著力破解社會治理“最后一米”的體制障礙等方面推進。

報告認為,盡管北京市“減量發展”模式已確立,但超大型城市經濟發展對人口和要素資源的“虹吸效應”仍客觀存在,人口總量控制與促進生育率提升仍不容忽視。一方面,高精尖產業結構對勞動力數量、質量和結構調整形成倒逼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催生對生活性服務業人才、養老服務人才、康復護理人才的需求,且難以為技術進步所替代。

此外,人口分布與公共設施空間布局不匹配,經濟協同與公共服務協同不協調。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基礎設施和項目的建設與產業協同的聯系不夠緊密,三地資源優勢互補難度大;養老服務協同與公共服務協同、產業協同不夠緊密。

黃石松表示,展望未來,尚有五個層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與研究。一是關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方略,包含人口老齡化與高精尖產業結構、人口老齡化與科技創新等;二是關于機構改革背景下的老齡社會治理機制,包含如何完善行政運行機制、市場機制和豐富社會參與機制等;三是關于養老服務市場活力提升,包含研究政府補貼如何撬動市場的作用機理和優化路徑,以及研究金融如何支持養老服務的作用機理和優化路徑;四是關于老齡化社會活力提升,包含加強社區終身學習、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等研究,建立活力、樂齡社會等;五是科技創新賦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主要研究適合首都實際的信息治理政策、科技支撐政策。科技創新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支撐。一方面必須削弱和化解老齡化對科技創新的負向效應,發揮和強化正向效應;另一方面必須運用好科技創新中心優勢,實現科技賦能應對人口老齡化。(楊文)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