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展望2024:全球“大選年”或蘊藏“大變化”

2023-12-28 15:5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全球經濟

摘要:專家預計,2024年數字經濟和低碳經濟將繼續釋放正面效應,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環保技術等領域將迎來突破。此外,全球供應鏈也將發生重大變革,以適應新的地緣政治格局和經濟競爭環境。

本報記者 | 季曉莉

綜合國外媒體報道與判斷,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全球經濟或將緩步增長、高度敏感、深層轉變,前景更趨復雜。

一方面,在疫情、加息和地緣三大風險先后沖擊下,專家預計2024年全球將有超過30%的國家繼續面臨債務風險威脅,以及人口老齡化、技能短缺和失業率上升等問題。另一方面,專家預計,2024年數字經濟和低碳經濟將繼續釋放正面效應,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環保技術等領域將迎來突破。此外,全球供應鏈也將發生重大變革,以適應新的地緣政治格局和經濟競爭環境。

全球將有40多個國家進行選舉

在政治領域,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2024年全球將舉行40余場選舉。這些國家有美國、印度、南蘇丹、俄羅斯、伊朗、烏克蘭、印尼、墨西哥、南非、孟加拉國等,美國大選尤為受到關注。

彭博社近日稱,國際沖突、中美關系以及關鍵選舉前的政治兩極分化加劇等因素疊加起來,2024年很可能發生重大變故。“明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斯坦福大學政治學家艾米·澤加特稱,“從商業角度來看,利率、市場走勢、政府監管、政治政策等事情的不確定性越大,事情發展就會變得愈發困難。”

英國《衛報》消息稱,調查表明,對當今選舉運作方式不滿是西方國家民眾的普遍情緒。在這些國家,人們普遍認為,當前的選舉制度更傾向于富人等群體,而忽略了其他群體。大約七成的美國人認為,民主狀況近年來有所下降,這一數字在法國達到了73%。超過六成的英國人認為民主制度的運作不如5年前。

除了對投票選舉失去興趣,一些民眾對于選舉的結果也很擔憂。在歐洲,奧地利、比利時、芬蘭將于2024年舉行大選,并于6月舉行歐洲議會選舉。人們普遍擔心,持極右翼民族主義、反移民立場的政黨將取得更大發展。明年6月的墨西哥總統選舉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兩名女性候選人將參與爭奪最高職位,開創歷史。

全球通脹率或回歸正常

在宏觀經濟領域,《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近日報道稱,全球各國的通脹正以高于預期的速度降溫,如果經濟學家判斷無誤,2024年將延續這一趨勢。

報道稱,高盛的經濟學家預計,此前通脹飆升的美國、歐洲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到2024年底會達到或接近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設定的2%的通脹目標。

今年許多主要經濟體的就業市場已開始再平衡,作為服務成本關鍵推動因素之一的工資增長降溫,2024年可能延續這一局面。BCA Research首席全球策略師Peter Berezin表示,這種情況在美國已經出現了,隨著大量勞動力涌入,工資壓力開始減小。

通脹趨緩,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或停滯,為2024年降息創造了條件。該報道指出,美聯儲本月早些時候發出了降息信號,有可能進行3~4次25個基點的降息,而不是市場預期的6次。這帶動了債券價格走高和收益率下降,降低了美國公司和購房者的貸款成本。而歐洲借款人更依賴銀行而不是資本市場,而銀行貸款利率與央行利率目標密切相關,因此2024年下半年以前,歐元區銀行貸款利率不會出現明顯下降。

Bank of America策略師表示,隨著全球通脹大幅回落,預計明年全球央行將降息152次,為2009年以來降息次數最多的一年。

BMO Capital Markets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Douglas Porter預計,大多數主要經濟體2024年的增長速度將比2023年慢,但降息、能源和食品價格降溫以及供應鏈正?;瘜⑹谷蚪洕庥谒ネ?。

全球氣候治理凸顯三大趨勢

2023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閉幕。2024年全球氣候治理凸顯三大趨勢:能源轉型和技術創新成為全球迫切要求;氣候問題“不平等”日益凸顯,亟待實現“氣候正義”;全球氣候治理成敗系于“落實行動”。

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基于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所預示的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1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很可能超過1.5攝氏度,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也有難度。

化石燃料是本次大會的焦點議題,從高碳到低碳、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已成為全世界的迫切要求,由此催生的各類新業態、新技術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大會期間指出,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和電動車行業發展方面成績斐然,“是清潔能源領域的冠軍”。

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刊發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美國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曾在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支持,至今未兌現。在未來全球氣候治理中,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法律義務和道義責任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關于“氣候正義”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在我們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COP28可以表明,多邊主義仍是人類應對全球挑戰的最大希望。”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勢頭

近期,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在內的多家國際機構調高了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多家外資機構認為,隨著居民收入增長、消費回升、企業盈利改善以及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等一系列積極信號的釋放,2024年中國經濟有望持續回升向好。各方普遍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將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1/3左右的動能,并預測中國經濟在2024年將保持良好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會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使其他經濟體的產出水平平均提高0.3個百分點。

據《南華早報》報道,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威利·沃爾什近日在該協會日內瓦總部表示,行業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出境游需求將進一步恢復。“自2023年早些時候(中國出境游)重新開放以來,其復蘇步伐相當強勁,這是我們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的原因。”沃爾什說。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全球礦業企業力拓集團對中國制造業活動持續回升充滿信心。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石道成表示,中國基礎設施和汽車行業“非常繁榮”,需求強勁,“我們在市場上看到了這一點,我相信這不是短期現象”。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說,德國大眾集團正在加碼在華業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該公司最大的市場。大眾的目標是趕上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速度和效率。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