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大代表李萬春:關于《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全面實施的建議
摘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條例》的主要內容、重要意義和實施效果,突出《條例》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和保障作用,增強民營經濟組織和民營經濟人士的信心和自豪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馨 記者林強報道 日前,黑龍江省“兩會”在哈爾濱市華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紛紛為龍江經濟建設發展積極踴躍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黑龍江卓鑫律師事務所主任李萬春表示,《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龍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的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性法規?!稐l例》從政策支持、市場準入、要素保障、創新驅動、權益保護、服務優化等方面,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規定和具體措施,為民營經濟組織和民營經濟人士提供了法律支撐和法治保障。為了更好地貫徹和實施《條例》,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開展宣傳教育,提高《條例》的知曉度和執行力。《條例》的出臺,是對民營經濟的一次重大利好,也是對民營經濟人士的一次鼓舞和激勵。為了讓《條例》的精神和內容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尊重民營經濟、支持民營經濟、保護民營經濟的良好氛圍,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條例》的主要內容、重要意義和實施效果,突出《條例》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和保障作用,增強民營經濟組織和民營經濟人士的信心和自豪感。
(2)組織開展《條例》的培訓和輔導,針對不同的對象和層次,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和教材,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在線課程等形式,提高《條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解答《條例》的實施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3)建立《條例》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定期對《條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及時發現和糾正《條例》的執行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對執行《條例》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違反《條例》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和曝光,確?!稐l例》的有效實施。
二、完善配套政策,落實《條例》的各項規定和措施。《條例》是一部框架性的法規,為了使《條例》的各項規定和措施具體化、操作化,需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明確責任主體、執行標準、工作流程、考核方式等,形成一整套的政策體系,為《條例》的實施提供保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條例》的實施細則,對《條例》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細化和明確,規范《條例》的執行程序和方法,消除《條例》的執行中可能產生的歧義和爭議,提高《條例》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
(2)落實《條例》的配套政策,對《條例》中涉及的各項支持和優惠政策進行細化和量化,明確政策的適用范圍、申請條件、享受標準、審批程序等,簡化政策的執行環節,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完善《條例》的配套制度,對《條例》中涉及的各項制度建設進行細化和完善,明確制度的目標、內容、要求、責任等,建立制度的執行和監督機制,提高制度的約束力和效力。
三、強化服務保障,提升《條例》的實施效果。《條例》的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和支持,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保障,切實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我幫辦”等工作機制,實現“非禁即入”常態化,努力讓民營經濟組織和民營經濟人士辦事便捷,真正實現“辦事不求人”。
(2)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建立常態化的聯系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干部和各級商會協會的作用,及時了解民營經濟組織和民營經濟人士的需求和訴求,回應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最憂最難最急的問題。
(3)完善政府保障,落實和完善政府投資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的政策,為民營經濟組織預留一定的比例,保證民營經濟組織有一定的投標和中標空間,實現公平競爭。同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融資服務,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4)強化政府監管,堅持依法監管、精準監管、公正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民營經濟組織和民營經濟人士的合法權益。同時,創新監管方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行信用監管,減少對民營經濟組織的干預和負擔,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
四、促進創新驅動,提升《條例》的實施水平。《條例》的實施,需要不斷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新挑戰,不斷創新政策措施,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推動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營經濟組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隊伍,研發關鍵核心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的生產力。
(2)加快制度創新,探索建立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打破各種障礙和束縛,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激發生產要素活力,保障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3)促進服務創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智慧政務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覆蓋的服務,實現政務服務的便捷化、智能化、精準化,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4)強化監管創新,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動態監管體系,實現對民營經濟組織的風險預警、隱患排查、問題處置等,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