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CMF報告:需從體制機制維度提升民營企業信心

2024-09-24 13:49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 就業優先政策

摘要:在本輪轉型期,我國正在由低成本時期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成本后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9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2024年第三季度)在京舉行,本期論壇聚焦“穩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下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CMF主要成員于澤代表課題組發布報告。報告指出,未來經濟復蘇路徑、政策定位和政策工具選擇都要從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特殊性出發,不能簡單類比日本、復制歐美采用超級量化寬松政策。

報告指出,本輪新舊動能轉換是中國經濟的第二次大轉型,在本輪轉型期,我國正在由低成本時期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成本后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結構轉型要特別關注存量和增量的聯動問題,統籌考慮存量和增量市場。目前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更多關注增量市場,對存量市場問題解決不足,市場化需要邁進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的新階段。

報告為四季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突出重點深化改革。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以推動發展新動能為核心,推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在復雜的結構性因素加速轉變期,需要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針對性地突出重點。一是進一步以法治化、國際化推動市場化的深入,發揮好市場功能,特別是進一步做好要素市場化配置工作,構建與動能轉換,特別是發展新動能相適應的高質量宏觀治理體系;二是系統性明確民營經濟在本輪轉型中和轉型后的位置,從體制機制維度提升民營企業信心;三是加快推進財政收入體制、財政支出體制、預算管理體制和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

第二,逆周期政策保持總量寬松。一是堅持就業優先;二是通過提前發行特別國債等方式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財政支出更加向新型城鎮化中居民公共服務傾斜;三是貨幣政策以降低金融機構融資成本為核心方向,進一步全面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穩定流動性的同時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四是以穩定和擴大一二線城市消費為核心著力擴大內需;五是加強政策協調,擴大政策空間。

第三,結構性政策以“降成本”為導向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一是以人工智能為突破點,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特別是從供給端降成本到構建敏捷供需聯動機制;二是穩定能源成本,前瞻性布局電力供應建設。

第四,短期加大力度穩地產,中長期妥善引導房地產行業轉型。一是進一步打開需求端限制性政策,因地制宜放開二套住宅購買,推動與首套相同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二是從“保項目”到“救主體”,穩住市場有生力量;三是堅持以市場化為主導構建多層次房地產供給體系。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