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廣州南沙以法治之力服務保障灣區融合高質量發展

2024-08-28 16:48 中國發展網
粵港澳大灣區 高質量發展

摘要: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5周年,五年來,南沙法院始終緊跟時代步伐、聚焦發展大局,著力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今天,南沙法院發布的《白皮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中國發展網訊   黃務賢、 王君、記者皮澤紅報道  “參與審理涉港案件,我感受到內地司法體系的嚴謹和專業。南沙法院的設施設備非常先進和現代化。”來自香港地區的人民陪審員歐志浩說道。

8月27日,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發布《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審判工作白皮書(2019.1.1-2024.7.31)》(以下簡稱《白皮書》)及典型案例,并組織參與發布活動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法院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法庭旁聽了一宗涉港商事案件的庭審,歐志浩作為南沙法院新任人民陪審員參審該案。

快馬加鞭未下鞍。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5周年,五年來,南沙法院始終緊跟時代步伐、聚焦發展大局,著力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今天,南沙法院發布的《白皮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堅持依法平等保護

提升涉外司法國際公信力

“法官做了大量詳實的調查,我司在此表示最誠摯的謝意。”這是一封來自一家香港獨資企業的感謝信,信中對法官表示感謝的同時,專門表達了對內地法治的信任。

這是一起租賃合同糾紛,香港獨資企業某匯公司與來自福建的施先生及廣州某和商行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物業管理合同》并交付相應商鋪物業,由于施先生及廣州某和商行確認簽收場地后未能依約履行付款義務,某匯公司遂訴至南沙法院。

審理過程中,法官對案涉商鋪是否存在消防、漏水及噪音等問題多方調查取證,對雙方多達300多頁證據材料中的物業費、管理費、租金等進行仔細審查、反復核算,最終判決雙方解除合同、施先生向某匯公司支付相應租金及違約金等,駁回某匯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臨近港灣,是廣州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清晰、透明、穩定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平等保護域內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于鞏固投資者信心、提升司法公信力尤為重要。

《白皮書》顯示,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南沙法院共新收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含歸口案件)10152件,審結10378件。其中,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數占較大比重。

從涉及地域看,南沙法院審理的此類案件涉及包括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69個國家及地區。

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依法平等保護得到中外當事人的廣泛認可,是涉外商事爭議解決優選地優勢深入人心,是司法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的有力印證。

“參加今天的發布會,讓我感受到南沙法院涉外涉港澳臺審判工作的專業高效,我覺得今天發布的這份白皮書也是法院落實南沙方案的最佳體現之一。”廣州市人大代表胡穎華說道。

探索高效化解跨境糾紛“南沙模式”

為助力灣區融合發展按下“快進鍵”

今年7月,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即將到來的9月,位于南沙慶盛片區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又將迎來新的學子;港式國際化社區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南沙逐漸成為港澳人士樂居樂業樂游的熱土。

粵港澳三地“1小時生活圈”帶來更多發展新機遇,與其伴生的糾紛也愈加受到關注。當天,南沙法院發布的典型案例展現出司法護航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的積極助力。

在廣州讀書的香港大學生小林,內地求學期間購買了某培訓公司的計算機課程。該公司收取學費后未如約提供線下課程,經多次協商后拒不退費,于是小林訴至南沙法院。

該案中,南沙法院依照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確定跨境教育培訓合同的準據法,認定教育培訓機構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支持了小林主張退還培訓費及利息的訴訟請求,切實維護香港大學生參加內地培訓的合法權益。

常年往返于香港和廣州兩地的香港居民鄧先生則因一宗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來到南沙法院。

“本案雙方當事人經過香港調解員、內地調解員的充分溝通和解釋,消除了誤會,能理性客觀地面對糾紛,構成了最終實現有效調解的重要基礎。”在經辦法官看來,該案調解協議能夠順利達成,“雙調解”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案件審理過程中,雙方對賠付金額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卻又因賠禮道歉的問題產生爭執。

考慮到鄧先生是香港居民,經辦法官決定采用“內地+香港”調解員“雙調解”模式對雙方開展背靠背調解。經過溝通,調解員發現雙方對所稱“態度惡劣”及“賠禮道歉”存在認識偏差。

基于此,兩位調解員引導雙方將矛盾焦點從“道歉”問題轉向交通事故本身,結合香港和內地不同訴訟理念、生活習慣等與當事人深入交流,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雙調解”正是南沙法院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高效化解跨境糾紛的“南沙模式”之一。

《白皮書》顯示,南沙法院吸收借鑒域內外先進調解理念和調解經驗,探索聘任65名港澳臺以及外籍特邀調解員,其中外籍特邀調解員6名,增聘3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為特邀調解員,覆蓋數十個專業領域,涉及10個國家及地區。

創新粵港澳司法規則銜接

破解域外送達、法律查明等難題

南沙法院當天發布的白皮書指出,涉外涉港澳臺商事合同糾紛送達、管轄及法律適用爭議增加是目前審理中發現的問題之一。對此,南沙法院嘗試從不同角度開展創新探索、力爭打破瓶頸。

2023年底,南沙法院審理了一宗涉港合同糾紛案。按照常規送達程序,如需通過司法協助送達,完成案件材料的送達工作至少需要近半年時間。

為協助案件送達,提高審判效率,原告代理人向法院申請委托其向被告公司送達。

根據送達改革試點文件,通過誠信告知、效力審查等一系列程序,南沙法院審查同意原告申請并嚴格按照規定辦理了委托送達手續,僅用了十一天就完成了涉港送達。

該案是南沙法院借鑒香港當事人主義訴訟規則,創新出臺委托當事人送達改革試點相關文件以來,委托當事人完成涉港民商事案件送達的又一成功經驗。

同樣,面對域外法查明難、適用難,從《白皮書》中可以看出南沙法院采取了一系列實招、硬招——出臺《域外法查明與適用規程》,與華東政法大學、“一帶一路”域外法查明(廣州)中心等合作,充分發揮香港專家咨詢委員作用,配置香港、澳門相關法律匯編資料,積極參與廣州中院“域外法查明通”平臺建設,完善法官自主查明、第三方機構查明和專家輔助查明的多路徑查明模式。

南沙法院綜合審判庭(涉外審判庭)庭長趙麗表示,為進一步深化司法規則機制“軟聯通”,法院已陸續開展訴前管理、類案辯論、證據開示、屬實申述、律師調查令、交叉詢問等一批港澳規則銜接探索,逐步形成司法規則銜接體系。

智慧司法共謀未來

合力推進涉外審判工作現代化

“打開證據一第4頁”,白皮書發布當天,在南沙法院與科大訊飛公司共建的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法庭,通過語音調度,法官端的電腦屏幕上就自動轉跳至對應的證據頁面。法官點擊分享屏幕,雙方當事人端的電腦上便實時展示對應內容。

當事人需現場提交紙質證據材料時,使用當事人席上的電腦,打開高拍儀,一鍵掃描,證據即可自動上傳辦案系統。

庭審結束后,同樣在當事人坐席,通過面前的電腦,即可對電子庭審筆錄進行一鍵簽名及按捺指紋確認。

除此以外,該智慧法庭系統還具有自動宣讀法庭紀律、當事人身份核驗、AI庭審助理、語音轉寫庭審筆錄、法條提示、圈化標記電子卷宗等多項功能。

該法庭的建設,是南沙法院系統化推動涉外審判“云升級”的內容之一。時針撥回到3年前,南沙法院已然開始布局打造“三全”一體化平臺實現涉外涉港澳臺案件全流程無紙化線上辦理。

通過廣州中院開發的“AOL授權見證通”,涉外涉港澳臺案件中的代理人認證程序周期從30天縮短至最快5分鐘。目前,南沙法院已累計實施線上授權見證350余次。

當天參與活動的廣東省人大代表丘金鐘認為,旁聽南沙法院的智慧庭審,明顯可以感受到高效便捷,同時法院采用的網上立案、授權見證等科技手段,可以為參與內地法院訴訟的域外當事人省去大量來回奔波的時間和精力,極大降低訴訟成本,值得點贊。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