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向“新”而行 探索中心城區科創發展新模式
摘要: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黃浦區始終肩負著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深度交織,科技創新在我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黃浦區始終肩負著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近年來,隨著全球“科技回歸都市”的浪潮興起,黃浦緊扣“因地制宜”主線,充分發揮資源要素集聚、應用場景豐富、創新人才薈萃等獨特優勢,以“空間重構、產業升級、生態優化與人才引育”為突破口,破解都市科創發展的空間約束與資源瓶頸,探索出一條中心城區科創發展的新路徑,不僅實現了科創產業規模與科技創新能力的雙提升,更為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貢獻了“黃浦方案”。
一、擴大載體空間供給,提升中心城區科創發展承載力
面對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稀缺、存量空間難以釋放、城市更新成本高昂等共性挑戰,黃浦區通過“城市更新+舊區改造”雙向發力,盤活存量樓宇資源,構建多層次、高品質的科創載體集群。在寸土寸金的黃浦濱江世博浦西片區,黃浦規劃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統籌做好職住平衡、交通便利、服務共享的大文章,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科創園區。通過“一樓一特色”差異化布局,推動樓宇與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產業特色載體集群:金外灘國際廣場聚焦金融科技,鼎博大廈深耕垂域大模型應用,中電科技上海大廈聚力機器人產業,中港匯大廈建設國際生命科學港,科技京城構筑元宇宙產業基地。區域內的園區布局持續優化,張江高新區黃浦園擴圍后覆蓋全區10個街道,重點樓宇入園率從不足50%提升至83%;廣慈—思南國家轉化醫學創新產業園區依托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推動研究成果高效轉化;區孵化載體聯盟致力于促進服務資源共享,建設全要素、便利化、開放式、低成本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市級孵化載體數量較“十三五”期末實現翻倍增長。
二、構建多元產業矩陣,鍛造中心城區科創發展硬實力
依托金融、文商旅、醫療等領域的海量應用場景,黃浦區以“重點產業領跑、傳統產業煥新、未來產業搶灘”為主線,構建多元協同的產業矩陣,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金融科技領域,依托外灘金融集聚帶,集聚眾安保險、螞蟻集團等優質企業,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在生物醫藥領域,發揮區內三甲醫院等醫療健康資源集聚優勢,圍繞瑞金醫院、第九人民醫院打造轉化醫學與整形醫學產業高地。在人工智能領域,聯合中電科21所共建機器人創新中心,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研發與場景驗證;支持通用大模型、行業垂直大模型應用落地,小紅書、網科鴻欣等企業已完成大模型備案登記。傳統產業借力城區數字化轉型煥發新生:豫園商圈入選全國示范智慧商圈;“數字一大”躋身國家“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BFC外灘金融中心獲評全國首批示范智慧商店;中船海舟發布珊瑚CAD、琥珀PLM等自主產品。面向未來,黃浦前瞻布局元宇宙、腦科學、綠色低碳等新賽道,集聚了元啟元宇宙產業促進中心、腦虎科技、愛士惟等一批行業龍頭與功能平臺,擁抱未來產業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新機遇。其中,腦虎科技自主研發的256導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已經實現了“腦控”智能設備和“意念對話”的重大突破。
三、強化科創服務保障,厚植中心城區科創生態軟實力
中心城區往往具備金融要素集聚、專業服務發達的獨特優勢,但存在難以將優勢向科創服務進行轉化的痛點。為此,黃浦區以“金融賦能、專業服務、創新活動”為三大引擎,著力構建全周期覆蓋、多領域聯動的都市型科創生態體系。金融賦能方面,升級“外灘融易行”信易貸平臺,優化科創企業信用評估模型,推出多元化融資產品;成立黃浦科創投資聯盟,設立“撥投結合”股權投資基金,深化企業上市培育機制,打造“融資對接+上市輔導+資本運作”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全周期資金支持。專業服務方面,依托區域內集聚的大量國際頂尖法律、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機構,成立“科創服務大聯盟”,構建“三庫一廳”資源體系(科創投資機構庫、成果轉化項目庫、科創領域專家庫、科技會客廳),為企業提供項目融資對接、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管理咨詢、技術成果轉化等全方位創新發展服務。創新活動方面,黃浦區通過舉辦外灘大會、全球腦機接口領域頂級學術會議、健康中國思南峰會等高品質科創活動,搭建國際化溝通合作平臺,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氛圍。
四、集聚全球科創人才,強化中心城區科創發展源動力
立足交通便利、生活場景多元、醫療教育資源豐富等優勢,黃浦區以“國際化、年輕化、專業化”為導向,著力打造“國際范+煙火氣”融合的人才磁場。政策支持上,發布“黃浦人才20條”和“科創英才8條”,區人才發展資金規模由年度不超過5000萬元提高至不低于1億元。發展服務上,推出全國首個全服務產業人才開發目錄,精準匹配重點領域需求;設立“科技創新”選拔平臺,選拔培養黃浦科創領軍人才、青年英才;資助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助力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服務保障上,擴大創新人才落戶名額,設置人才就醫綠色通道,多渠道籌措人才公寓,試點住房貨幣補貼,構建“實物配租+貨幣補貼”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啟用外灘國際人才服務中心,打造涵蓋政務服務、人才保障、創新創業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舉辦各界人才新年音樂會、高層次人才健康沙龍等活動,營造溫馨生活氛圍,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近悅遠來。
黃浦區的實踐表明,中心城區的科技創新發展絕非單點突破,而是一項基于“因地制宜”原則構建的系統工程。要以空間重構釋放創新潛力,以產業躍遷加速成果轉化,以生態優化厚植發展沃土,以人才聚變激發核心動能,方能下好“先手棋”,落子關鍵處。
(作者:鄔樹純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第68期中青一班)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