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2025中關村論壇聚焦“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

2025-03-21 10:36 中國發展網
中關村論壇 科技創新 機器人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 明慧 潘曉娟報道 經國務院批準,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將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舉辦。3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有關情況,科技部副部長林新表示,截至目前,中關村論壇已成功舉辦了15屆,總計開展平行論壇和配套活動上千場,累計有數十萬名嘉賓和觀眾參與,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已成為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重要平臺。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透露,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年會的智能助手,本次年會中,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很多場景,將有15家企業近百臺代表性的機器人活躍在年會的各個角落。

已成為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重要平臺

林新介紹,中關村論壇創辦于2007年,以“創新與發展”為永久主題,旨在促進各國共享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共議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共商全球創新規則和科技治理,共同推動科學技術造福各國人民。截至目前,中關村論壇已成功舉辦了15屆,總計開展平行論壇和配套活動上千場,累計有數十萬名嘉賓和觀眾參與,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已成為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重要平臺。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網信辦、全國婦聯等部門支持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等國際組織也給予了大力協助。今年論壇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年度主題,設置了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5大板塊、128場活動,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千名演講嘉賓將齊聚一堂,共議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啟示。

總體來看,今年論壇年會有四個特點:一是突出科技前沿。圍繞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醫藥、6G、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舉辦多場專業論壇和重大成果發布活動,深入探討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二是突出成果共享。通過技術交易大會、前沿科技大賽、重大科技成果發布等活動,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合作平臺,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對接和產業化,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三是突出人才交流。設置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發展論壇、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科技女性創新論壇等,專門為相關科學家群體創造交流合作機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四是突出開放合作。既有政府間科技合作對話,又廣泛邀請國際科技組織及全球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等參與,鏈接全球創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年會的智能助手

在以往的中關村論壇上,都會看到一些特別有意思的前沿科技產品,在今年的論壇中都有哪些科技新元素?靳偉介紹,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年會的智能助手。本次年會中,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很多場景,將有15家企業近百臺代表性的機器人活躍在年會的各個角落。

靳偉表示,每屆中關村論壇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因為中關村論壇不僅是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平臺,本身也是前沿技術展示的舞臺。“本屆年會中,我們將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前沿科技,為大家呈現一場創新味更濃的科技盛宴。”

比如,在運用人工智能新技術方面,我們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中關村論壇智能體”,應用AI同傳系統,利用聲紋識別和語音擬合技術,實現演講者用母語演講原聲進行同傳翻譯,相當于一個人用多種語言演講。在年會成果的發布片、暖場片等視頻制作過程中,我們也廣泛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很多視頻都實現了人工智能原創。

又如,在應用機器人新產品方面,突出了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年會的智能助手。本次年會中,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很多場景,將有15家企業近百臺代表性的機器人活躍在年會的各個角落。

再比如,在拓展科技賦能新場景方面,今年我們將打造無感通行的參會體驗,全面使用電子證件、會場導航、座位查詢、電子桌簽等各類智能服務,涵蓋了從入場到落座參會的全流程,我們提供無人駕駛的接駁服務,進一步提升參會的便利性;線上參會的嘉賓,還可以在元宇宙會場中感受沉浸式交互體驗等。

構建“大企業強、獨角獸企業多、中小企業活”的企業矩陣

今年論壇年會的主題是“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北京市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靳偉表示,過去一年來,中關村示范區發展勢頭良好,在2024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蟬聯全國第一,預計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9.4萬億元,同比增長8%。

一是扎實推動先行先試改革。深入實施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24條措施,央地累計出臺配套政策50余項,試點突破和壓力測試作用進一步發揮。比如,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中小微企業目前已零付費使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40余項;建設了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

二是扎實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實施創新企業分類支持、梯次培育,構建“大企業強、獨角獸企業多、中小企業活”的企業矩陣。一年來新設科技型企業約11萬家,新增國高新1400余家、專精特新2796家、獨角獸23家。累計國高新2.97萬家,專精特新1.02萬家,獨角獸115家,均居全國前列。目前有千億級企業七家、百億級企業超百家、十億級企業近千家,企業集群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彰顯。

三是扎實推動未來產業培育。圍繞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商業航天等細分領域,出臺了38項產業政策。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數字醫療等40家中關村特色產業園,建成醫療器械、新型傳感器等26家概念驗證平臺,以及光電子、氫能等10家未來產業育新基地。

四是扎實推動開放合作。牽頭組建了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初步形成了“六鏈五群”產業集聚效應。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2.7%。建設全國首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已入駐12家。吸引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等多個國際知名創新機構落戶。在全國率先推出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持續舉辦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成功申辦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2025年世界大會,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

下一步,將持續發揮中關村改革“試驗田”作用,壓茬推出更多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完善企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機制,營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生態,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