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經濟大省挑大梁離不開“分分合合”

2025-04-22 11:34 中國發展網
民營經濟

摘要:經濟大省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也是推動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2024年,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位省份的經濟總量之和超過80萬億元,占全國的六成多。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崔立勇

截至3月底,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總票房突破150億元。分地域看,全國共有21個省份的票房超過3億元,其中廣東、江蘇和山東的票房超過10億元,廣東更是貢獻了16.74億元。廣東、江蘇和山東三省恰恰是2024年地區經濟總量全國前三,經濟大省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經濟大省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也是推動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2024年,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位省份的經濟總量之和超過80萬億元,占全國的六成多。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它們常常以集體形象出現,被稱為經濟大省。它們存在諸多共性,也肩負著共同的使命。

例如,經濟大省是新業態新動能形成發展的策源地。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做深做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成為經濟大省的一致追求。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也是經濟大省的共同著力點。浙江提出持續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江蘇強調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和投資意愿;2025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宣布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標志著擁有1800多萬戶民營經濟主體的廣東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擴大對外開放也是經濟大省整齊劃一的動作。浙江、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自不必說,西部地區唯一的經濟大省四川明確推動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與四川同為農業大省、工業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也正在加快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今年5月1日起,《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實施保障辦法》將正式施行。

盡管經濟大省在諸多方面非常類似,但地理位置、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面臨的局面與挑戰各不相同,在“挑大梁”上的發力點也各有千秋。

例如,實體經濟及制造業是多個經濟大省共同的“看家本領”,但是產品結構和優勢大相徑庭——廣東產業鏈非常豐富,手機、汽車、無人機、家電、服裝、衛浴、燈具等產業集中,制造業的終端更多面向大眾消費;江蘇2024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5%,位居全國第一,鋼鐵、石化、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占比相對較高;山東是全國唯一擁有41個工業大類的傳統工業大省,化工、機械、能源等產業根基深厚;河南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增速全國領先,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汽車、新材料等領域正在發力;浙江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數字化轉型速度更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已經實現全覆蓋。

因此,觀察經濟大省,不可一概而論,既要看“大同”也要看“差異”。分析優勢和挑戰的時候,一省的情況無法照搬到另外一省。就挑戰而言,外向型特征顯著的廣東受國際環境變化的沖擊最為直接,出口形勢改變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浙江是部分中小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和市場拓展壓力;江蘇的煩惱在于南京和蘇州為何沒有涌現出“六小龍”;山東則因傳統產業占比高,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

經濟大省分開看,并不意味著彼此割裂,或者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明晰了各自的長項與短板,有利于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實現協同發展,攜手“挑大梁”。

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五周年。過去5年,川渝兩地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努力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兩地產業協同不斷深入,規模效應優勢展現。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的省級新區,實現了市場準入異地同標、營業執照互辦互發的川渝高竹新區2024年已成功簽約重大項目63個、合同額269.68億元。

2月20日,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的17名干部到位于上海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報到。他們跨越行政區劃,共同成為長三角的“店小二”,繼續啃體制機制創新的“硬骨頭”,協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3月22~23日,河南省委書記和省長率團到山東考察對接工作。兩個經濟體量最大的北方省份經濟互補性強、協同關聯度高,此番“牽手”,有助于共同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聯手打造北方腹地增長極,帶領北方地區崛起。此舉不僅被視為豫魯兩個經濟大省之間的雙向奔赴,也被看作落實“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事實上,豫魯兩省近年來在不少領域的協同發展動作頻繁。2021年以來,雙方先后兩輪次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率先建立黃河流域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被譽為一次雙贏的“對賭協議”。

經濟發展需要多點開花,經濟大省的表現關乎全國大局。作為體量龐大的經濟大省,其向前發展需要更大的推動力。因地制宜、鍛造長板、發揮優勢、獨當一面是經濟大省的責任所在,而攜手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共同服務國家戰略亦是經濟大省的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