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快遞之鄉”快速蝶變
摘要:桐廬是“中國民營快遞之鄉”,富春未來城就位于桐廬核心區。進入臘月以來,富春未來城用心用情留人就地過年,目前有300余人選擇堅守在中通快運全球總部、韻達全球科創中心、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申通國際總部等項目施工現場。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何小華 記者富慶熙報道 2月24日下午15.30分,當復興號列車緩緩抵靠在杭黃鐵路桐廬站,富春未來城“快遞科技小鎮”一派塔機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躍然眼前。
桐廬是“中國民營快遞之鄉”,富春未來城就位于桐廬核心區。進入臘月以來,富春未來城用心用情留人就地過年,目前有300余人選擇堅守在中通快運全球總部、韻達全球科創中心、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申通國際總部等項目施工現場。
中通快運工程管理中心總監邵晟表示,“從項目往南走是高鐵站和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往北走是富春江,交通便捷、環境好。而且‘娘家人’從審批、土地、施工、后勤等方面給了‘保姆式’的服務。”
“三通一達”齊聚“一城”只是個縮影。2020年以來,桐廬快遞業已有百個公司落戶、百億項目開工、百億產值體現、百億交易產生、十億稅收入庫。
厚積,才能薄發。上世紀90年代,“三通一達”創始人離開桐廬,從一輛自行車、一張破地圖到全部上市,從占據全國近60%市場份額到構建海外網絡,二十多年里始終奔跑在“走出去”的路上。
如今,“三通一達”抱團回歸,這不禁讓人嘖嘖稱奇:是什么牽引著他們歸鄉的步伐?
伏筆,早已埋下。2010年,桐廬縣委、縣政府就制定發展戰略,吹響了實施“快遞回歸”工程的號角。
從彼時起,縣、鄉、村三級書記主動當好“服務員”、打好“感情牌”,先后招引落地和培育快遞產業關聯項目百余個,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中國國際快遞物流采購博覽會等活動亮點紛呈。
特別是隨著高鐵開通,2019年富春未來城啟動開建,迎來了人到產業回歸的新契機。2020年,桐廬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快遞回歸攻堅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勝負手”,持續賦能“快遞人之鄉”向“快遞產業之鄉”快速蝶變。
從完善專項招商政策到成立全國首個民營快遞發展中心,從開展“服務快遞百日專項行動”到推進快遞物流科學研究院建設……正如桐廬縣委書記方毅赴滬走訪“三通一達”總部時所說,關心支持快遞業發展只會溫度更高、力度更強、速度更快。
此時的“三通一達”,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風口,全力布局全產業鏈。在一次別具特色的“我們的早餐會”活動上,中通快遞掌門人賴梅松動情地說,快遞從別人看不起的“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離不開家鄉人的關心。根在桐廬、情在桐廬,全產業鏈項目自然要落戶到桐廬。
這番話道出了桐廬快遞人的共同心聲,一系列大項目接踵而來:中通快遞第二總部項目將包括科技研發、服務質量保障、網絡運營部和車輛信息化管理等版塊;韻達全球科創中心項目將入駐快遞關聯區域型總部及物流智能研發中心……
尤為可貴的是,受困疫情,每個項目落戶的背后都有著比以往更為艱辛的付出。“從去年1月29日到2月26日,和他們進行了40多次電話會議,最長的一次開了兩個半小時,小到水電、大到規劃都一一敲定。”韻達副總裁符勤回憶說。
如今,“三通一達”不但把項目帶進來,而且把朋友圈的根據地建在了桐廬——桐廬縣政府聯合順豐、“三通一達”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個中國快遞物流裝備物資集中采購交易中心,目前已入駐采購商超千家,2021年底有望實現交易額150億元。
顯然,當下的桐廬,正成為“三通一達”的集聚新平臺,日漸強大的虹吸效應,為“三通一達”和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拓展的新機會與合作的新空間。
不久前,國家郵政局公布了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去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草超過830億件,同比增長超30%。為搶抓新的機遇,桐廬縣出臺了快遞特色產業發展五年規劃。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從總部經濟、快遞物流金融、新材料與綠色包裝、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四個方面同步發力,將快遞產業打造成地標性產業。”桐廬縣郵政管理局局長、民營快遞發展中心主任鄭玲信心滿滿地表示,具有桐廬特色的快遞產業生態圈層必將持續擦亮“快遞之鄉”這張金名片。
責任編輯:宋璟